撰文/張玉圓
井琪呼籲,在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下,不論是消費者端和企業端,都必須擁抱新技術和新應用,借力科技所創造的新價值,以打造跨領域及跨產業的繁榮前景。
智慧生活、健康樂活及永續環境等未來遠景,背後都需要科技力的支撐。工研院在三大應用外,也投入「智慧化致能技術」的發展。其中,5G是創新應用的重要驅動力,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在論壇中喊出「5G大人物」,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打造讓創新應用發酵的平台,促進跨業跨域的多贏。
有別於歷史上幾次的工業革命,數位科技的變革催生超乎想像的應用,帶動產業與生活向前大步邁進。如果在「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中,所勾勒10年後的願景都能實現,像是遠距醫療、循環經濟、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等應用,那麼現在臺灣的產業要發展什麼樣的技術能量?
工研院歸納出「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通訊」、「資安與雲端」4項「智慧化致能技術」。這些技術嘉惠的不只單一產業,而是像陽光、土壤與養分,提供各應用領域發展的條件與工具,用以創造幸福新生活、讓生命更美好,打造生生不息的未來,同時提升下世代產業與國家的競爭力。
智慧化致能技術催生未來場景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為「智慧化致能技術」議程引言時指出,在人工智慧方面,目標在降低機器學習的訓練時間及所需資料,工研院已成功開發出少量標記資料技術,加速AI導入智慧製造的檢測,讓PCB廠實際受惠。
半導體晶片的技術重點包括Chiplet-based小晶片設計、人腦仿生類神經運算、化合物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奈米粒子的計量技術。通訊領域則將發展6G通訊技術、Sub-THz元件製造與量測、LEO低軌道衛星;資安與雲端的發展重點在於雲端與AI的資料隱私保護技術,確保健保金融等機敏資料可用來訓練AI又不被竊取。
在智慧化致能技術中,通訊是極為關鍵的一塊。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也在論壇中分享,疫情加速數位轉型,而5G則是各項創新應用的重要驅動力,搭配「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將發展出多采多姿的創新應用,帶動企業升級轉型。
5G大頻寬、低延遲的特性,讓應用服務即使不在手機裡,也能透過雲端串流使用。因應雲端與資安需求,工研院與遠傳合作「虛擬行動桌面服務(VMI)」技術,資料不落地,安全有保障。
遠傳以「大人物」打造多元創新應用
宅經濟崛起、企業擁抱遠端工作、人人皆可直播的網紅時代,都使通訊頻寬的需求爆發。以遠傳為例,遠距協同更為普遍,董事會、法說及員工大會均採線上進行,公司舉辦線上會議的場次也大幅增加10倍以上。
此外,5G通訊的超大頻寬、海量連結、超低延遲等特性,也讓各界期待更多新應用的開展。井琪指出,4G時代遠傳已投入遠距醫療,打造全臺第一座雲端遠距診療平台,解決偏鄉診療困境、強化醫院智慧管理。而5G的遠距診療則更在5G正式開台前,於今年6月底正式啟用,與花蓮慈濟、臺東馬偕等醫院合作,在臺東海端鄉及大武鄉兩處設置據點,提供遠距會診、遠距門診等服務,啟用僅短短幾個月,遠傳5G遠距診療已服務逾1,000人次。
智慧城市也是遠傳傾力投入的應用,像是參與桃園市16萬盞智慧路燈換裝專案,布建感測器及物聯網,運用智慧調光進行節能,還可做到預防性維修;未來這些智慧路燈將成為城市通訊的小基站,整合空汙監控、人車流分析、車輛充電等多重功能。
井琪表示,上述創新智慧應用,背後都加入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例如,獲得聯合國「能源管理洞察獎」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便善用大數據分析及AI模型,根據溫度及耗電預測替大樓空調進行優化調控,大幅節省電力。這套解決方案也將應用於沙崙綠能科學城,提供綠電及市電的最佳效能管理,打造全國首座低碳智慧城市的雛形。
「萬物相連的時代,巨量數據垂手可得,有了大數據即可由AI進行分析,而分析又需要強大算力,就得仰賴雲端的資源;雲端與地端的連結,更不能缺少5G的低遲延技術,」井琪指出,種種關鍵技術與實際應用密切相關,串起未來生活的無限可能;他呼籲,在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下,不論是消費者端和企業端,都必須擁抱新技術和新應用,借力科技所創造的新價值,以打造跨領域及跨產業的繁榮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