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金公司史丹利百得公司承諾到2030年培養1000萬個製造業人力,目前正在培訓工廠工人使用機器人技術、AI、IoT和AR。本文將告訴你電動工具製造商面對未來怎麼做。
工業製造商正在培訓他們的員工,使其能夠使用由感測器和軟體來控制機器,而這在受自動化趨勢強勢入侵的行業中必不可少。 作為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Decker)的執行長,Jim Loree 領導著公司技術變革的革命,他認為這對於價值140億美元的 Black & Decker 和 Craftsman 電動工具製造商成長至關重要。 這家擁有175年歷史的企業,其人才創新長(chief talent innovation officer) Pradeep Raman說:「需要轉變思維方式,使得組織擁有的技能能夠不斷提升。」但對於Stanley及其同業、競爭對手而言,人才真空卻是實質上的大問題。Raman表示,由於技能相對應的人力短缺,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製造業工作機會空缺,Stanley承諾到2030年將培訓1000萬個製造業人力。
Raman是身負提升60,000名員工技能的幾位高層之一,他說,在執行長Loree的領導下,Stanley建立了一個學習框架和路線圖,以教育所有人(從各級主管到員工)在未來五年的最佳實做方法。例如,主管需學習如何與團隊更好地協作,而機械工程師和作業員則學習如何與自動化機器一起工作。在這樣的框架下還會包含了多種來源的數位資訊。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的2020年CIO預測報告顯示,隨著對技能再造的日益關注,CIO在勞動力組成、技能本位的學習,以及員工發展等各方面需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以使員工加快學習應用現代化技術。一些公司已開始認真地提高員工技能,像是聯邦快遞(FedEx)建立了Cloud Dojo,以教會工程師如何建構軟體以運行混合雲;支付服務公司TSYS(Total System Services)正在培訓原本習慣操作大型主機的工程師,如何與雲端軟體一起使用,以及如何快速地開發應用程式。【譯註:Cloud Dojo讓員工能在此平台中學習新技術,透過邊做邊學方式,確保員工能在工作環境中使用新工具。】
升級技能滿足工業4.0所需
Stanley現已經擁抱工業4.0,藉著在工業技術和過程中實現自動化和資料交換,以形成所謂的「智慧工廠」。其標誌之一是工業物聯網(IIoT),其公司為機器配備了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可以在需要預防性維護和其他操作時蒐集並傳送資料。 Stanley工業4.0副總裁 Sudhi Bangalore 表示,該公司也正在實施人工智慧(AI)、雲端服務、擴增實境(AR)機器人技術、3D列印和先進製造,這些都是促進智慧工廠營運的關鍵技術。Stanley工廠的工人正在接受AR眼鏡的培訓,以觀看銑床維護和其他工業機器的操作程序的錄影記錄。 Stanley的技能再造的中心是-「Manufactory 4.0」,這是一家位於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面積有23,000平方英呎的智慧工廠,員工在這裡學習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於設計和製造產品。
Stanley 還指定了某些燈塔事業(lighthouse),作為提高技能和部署工業4.0技術的模型。在位於田納西州傑克遜市的一家這樣的工廠中,Stanley公司投資了2,900萬美元,以培訓Y世代的數位和工程專家成為經驗更豐富的製造團隊。 Bangalore說,在這些燈塔生態系統中,年齡在20至50歲之間的工程師在共同工作時壯成長,從而形成了「偶然的群體」(accidental cohorts)。要勝過在工廠親身體驗是很難的,但Stanley還與Coursera和Udacity等數位學習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大學內容。 Stanley還使用PwC的 Digital Fitness 應用程式(app),它可幫助工人確認需要改進的地方。許多IT員工擁護PluralSight,這是一個專門研究雲端、AI、IoT、網路安全,和其他技術內容的學習平台。創新長Raman說,Stanley還為製造工程師和其他專家提供了深度學習的針對性培訓。 Stanley的技能培訓甚至往下紮根高中學生。Stanley指定為十月為「創客月」,與數位課程提供商 Discovery Education 合作開展了「為善挑戰」(Making for Good Challenge)競賽,這是一項創新競賽,由2到4位9至12年級的學生組成團隊,提交他們對實現社會公益的產品設計的想法。
一起打拼的人類和機器人
儘管他承認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正在重塑工業製造,但Bangalore卻不覺得自動化機器人替換人類的影響很嚴重。有很多工作;公司只需要弄清楚如何用合格的人才來填補他們。 Bangalore說:「這一行的發展圍繞著機器人技術而展開,但儘管它在我們的環境中有密切的相關性,但它並沒有像您所讀和聽到的那樣對人們工作產生影響。」Stanley強調「cobotics」是人類與機器協作的過程,「儘管只在初期,但是已經非常成功。」
副總裁Bangalore在推動Stanley工業4.0計劃時,當然也需要強大的合作夥伴。為此,他與Stanley資訊長 Rhonda Gass 密切合作,共同研究解決方案,他和Gass都向財務長 Don Allan 匯報工作。Bangalore說,這種運作模式「減少了官僚主義和壁壘」,使Stanley變得更加敏捷。創新長Raman補充說,資訊長Gass扮演著重要角色,是該公司數位技能提升的支撐力量。 許多公司現今受到嚴峻的環境挑戰,Stanley在先前也同樣表示,由於關稅和經濟增長趨緩,他們也遇到裁員和關閉工廠的挑戰,以將年度成本削減2億美元,也降低了對2019年利潤的預期。但由於數位技能的提升,這樣的人才管理優勢,能為其維持市場競爭力。
譯註:THE STANLEY WORKS成立於1843年,2010年THE STANLEY WORKS與百得公司Black & Decker正式合併,成立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 成為年營業額超過90億美金的公司。Stanley Black & Decker品牌為美國最大、世界知名之五金及電動工具商,有美國最具公信力UL 公司ISO9001認證。在台灣的為史丹利七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為七和工具公司與THE STANLEY WORKS於1986年合併所成立。】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