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所謂的「黃金米」。黃金米的研發極有可能走向死路,最後以一場失敗的昂貴實驗告終。不管是在菲律賓還是數以百萬計位在世界各地的農人所需要的,是他們真的能派上用場的支援和協助。
黃金米,糧食,基改,科學

什麼是黃金米? 基改空話延誤了糧食安全?

資料夾icon 科技新知
行事曆icon 2022/12/19
Loading...

黃金米

根本沒有所謂的「黃金米」。黃金米的研發極有可能走向死路,最後以一場失敗的昂貴實驗告終。不管是在菲律賓還是數以百萬計位在世界各地的農人所需要的,是他們真的能派上用場的支援和協助。

想要經由黃金大米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一天要吃3.7公斤。


在菲律賓廣袤的田園上,當地農民正嘗試調整新的農法以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為了對抗現今又是乾旱又是颱風的氣候,菲律賓農民採用適應力強的生態農法來種植作物。在此同時,卻有些科學家宣稱:「不用擔心,我們在受到嚴加控管的實驗室裡研究出來的稻米品種可以餵飽很多人,只不過我們還沒在外面試種過。」

這種經基因工程改造的稻米品種叫做「黃金米」,但這種作物的實際成效卻遠遠不及其命名所暗示。雖已經過了 20 年的研究,這種黃金米不僅無法解決因糧食不足導致的營養不良,目前也還無法上市販售。研發黃金米的國際稻米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也承認,他們無法證實黃金米能解決常見於貧窮人口因營養不良導致缺乏維他命A的問題。

由於基改作物擁護者提議的糧食問題解決方案不過是虛幻一場,因此,在「神奇」黃金米的研究所在地—菲律賓,農夫只好捲起袖子嘗試耕種真正能讓家人吃飽的作物,這些作物也足以對抗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天候。

綠色和平一直與農民站在一起。

因此,當綠色和平遭到一群科學家指控我們是「阻止黃金米的研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清楚點出事實:根本沒有所謂的「黃金米」。黃金米的研發極有可能走向死路,最後以一場失敗的昂貴實驗告終。然而,不管是在菲律賓還是數以百萬計位在世界各地的農人所需要的,是他們真的能派上用場的支援和協助。不只是綠色和平如此認為,許多對糧食問題有充足經驗,且其研究結果獲得權威性科學期刊發表的科學家,也持相同見解。

同理,在美國佛蒙特州做出一項重要決議,規定基改食品都必須清楚標示之前的那段時期,黃金米這個議題再度浮上檯面並非巧合。黃金米一直以來都被基改作物擁護者當成訴求的樣板,冀望黃金米的成功能讓其他利潤更高的基改作物搭上順風車,進而獲得各國認可。

現在,不妨讓我們從正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綠色和平倡導生態作物和生態農法的專案活動,都是基於嚴謹的科學分析結果,再佐以廣泛的內部討論加上與外部專家諮詢過後,才會付諸實行。我們對各項問題所提倡的解決作法,都有科學根據,不論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是經過科學證實的。綠色和平反對導入基改作物、農藥,和其他工業型農業使用的化學藥品,我們倡導使用生態農法,這種模式能保存生物多樣性,尊重地球,進而使我們達成支持永續耕種的宗旨。

現在,綠色和平遭到來自由多位科學家組成的團體的挑戰,這個團體與綠色和平所秉持的觀點有著根本上的歧異。看來這群科學家想要將基改神話永遠地流傳下去。其實,早有其他科學家以跨學科的方式來衡量整個農業和糧食生產體系。農業並非只是一種仰賴技術的活動,也並非僅只著眼於利潤而已。農場和田園蘊藏著生物多樣性,能夠提供乾淨的水源,此外,農村地區應具備著讓永續經濟蓬勃發展的潛力。

科技的研發、使用和成效,都不應僅從單一層面來衡量,就拿基因改造工程來說好了,擁護基改科技就是出於一種西方科學家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技術官僚觀點。在2008 年,由 400 位農業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農業知識科學與科技發產評估小組(IAASTD,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就已採用跨學科的方式針對基改農業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清楚地指出,基改作物無法適應極端氣候,也無法解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和糧食供應安全等迫切的問題。採用基改作物反而會造成新問題,如農藥的使用,也會使得市場遭到少數幾家大企業所把持。假使這種高度倚賴科技的型式持續下去,也不禁使人質疑一個基本的問題:人類到底是否有能力生產糧食,使全世界的人都能溫飽無虞?

與其支持像黃金米這種過去 20 年來只花掉大把銀子但毫無成果的實驗,而且還使得原本就可行的做法相形失焦,科學家應該轉而將關注放在可耐受氣候變遷的農業研究上。我們應該透過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飲食、食物取得的公平管道,以及可適應極端氣候的生態型農業,來解決貧窮人口營養不良的問題。

只要是基於健全且符合倫理的科學觀點,我們便能發現,如果將基改黃金米視為快速解藥能幫助直接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人們,這種想法是極其不負責任的。這種做法不會有效。


侵襲菲律賓的乾旱和颱風是不會等人的,當地農民沒有餘裕等待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實情是我們早就有了安全又有效的做法讓農民種植糧食來維持當地人口的生計,各國政府和慈善團體在這方面有很好的機會來協助支持這些努力。

綠色和平倡議將工業型農業做出系統性的改變,轉型為生態農業。我們要的是農夫種植豐富多樣的作物,不要那種從一片看不到盡頭,通通單一栽培又施加高濃度農藥而種出糧食來的耕作體系。我們期望看到農夫採用合乎自然,而非顛覆自然法則的耕作模式。這種尊重生態環境的農業模式受到世界各地眾多獨立自主的科學家、農民、團體和消費者支持。現代的無基改智慧育種(smart breeding)科技會是解決方案之一。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之類的新型科技能讓育種專家找出具有優勢特徵的作物種類,例如維他命或礦物質含量高的,能適應極端氣候,或是抗病性高的。這樣的景況在田野上作為進行式不斷在實現當中,對於解決急迫的農業和糧食生產危機的成效截至目前為止遠遠高過於基因工程技術,而且,花費的金錢成本更低,對於環境也更具經濟效益。

Loading...
網頁Top按鈕 (網頁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