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全球超過十億人以畜牧業為生,然而,工業化畜牧為了種植動物飼料、建牧場飼養牲畜,在各地毀林佔地,產生大量碳排助長氣候變遷,成為氣候危機的幫兇。大量土地用於工業化畜牧,也影響糧食供需平衡:當富裕國家不斷進口肉品、浪費食物,貧窮國家卻陷入饑荒,2022 年烏俄戰爭更突顯了全球的糧食價格攀升與分配不均的嚴重性。
什麼是畜牧業?畜牧業有哪些分類?
畜牧業泛指人類馴養、繁殖陸地動物和鳥類,並以生產肉、乳、皮、毛、蛋等商品獲利的產業。除了臺灣常見的家禽(雞、鴨、鵝)、家畜(牛、豬、羊)外,也包含昆蟲、爬蟲、觀賞動物及鳥類。
隨著時代演進,人類對肉類及乳製品的需求增加,傳統的畜牧業轉變為資本密集型的室內或工業化飼育場,以集約化、企業化經營,取代了以往以家戶為單位,小規模、粗放式的生產方法。
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有哪些?會是碳排和污染源?
利潤導向與肉品需求大增,形成了工業化畜牧業,而家畜數量上升也導致畜牧業需要更多飼料,大規模的森林、濕地、草原,被開墾轉為耕地使用以因應需求。聯合國報告指出,工業化畜牧業是地球上最大的土地使用者,也是森林砍伐的主要原因。
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及非政府組織「巴西記者」聯手調查,發現在2018至2022年間,這處位於朗多尼亞州的非法牧場,飼養並販售至少8,700頭牲畜給肉品工廠。 © Nilo D'Avila / Greenpeace
1960 至 2011 年的 50 年間,全球耕地擴張的 65% 用於動物飼料生產,全球農地則有高達 70% 以上作為畜牧用途。其中,嘉吉(Cargill)、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路易達孚(LDC,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邦吉(Bunge)等大型農業綜合企業,甚至在全球市場擁有巨大影響力,有能力介入各國農業與農產品貿易政策的訂定。
亞馬遜環境研究所(IPAM)於 2021 年 10 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亞馬遜毀林土地中,高達 75% 被用作畜牛的牧場,牛隻飼養成為破壞亞馬遜雨林的元兇。除了毀林,在不適合的土地上放牧牛羊、種植穀物,也會造成土地退化及沙漠化,原有的生態系統遭破壞,生物多樣性急速喪失,引發大規模物種滅絕。
工業化畜牧不僅對環境帶來巨大衝擊,也成為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惡化的主因之一。
動物糞便、廢水、廢棄物,成為環境污染源
動物的排泄物、飼料和肥料都會對空氣、水和土地帶來污染。特別是密集飼養數萬隻牲畜大型牧場,產生的污染量相當驚人。 © Greenpeace / Daniel Beltrá
畜牧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在好萊塢影星李奧納多監製的紀錄片《畜牧業的陰謀》(Cowspiracy:The Sustainability Secret)中,畜牧業使用了全球 30% 的水資源,用以飼養動物、種植穀物飼料、生產肉品或乳製品。
動物的排泄物、飼料和肥料也都對空氣、水和土地帶來污染,動物排泄物會向大氣排放約 400 種不同的有害氣體,包含甲烷、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等,特別是在集中數萬隻動物的大型飼養場,產生的濃度十分驚人。飼養過程使用的抗生素、生長激素、肥料、飼料、殺蟲劑、病毒、細菌等,則會侵蝕土壤;而廢水可能流入河川中,導致水源污染。
動物糞便、廢水、廢棄物,成為環境污染源
全球畜牧業的碳排量佔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其中牛隻為排放量最大的動物,約佔畜牧業總排放量的65%。 © Bruno Kelly / Greenpeace
畜牧業對全球暖化的影響長久以來一直被忽視,在各國針對減排的氣候政策中,與運輸、能源等高排放部門相比,畜牧業受到的關注很少。然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據,全球畜牧業飼養家畜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為每年 71 億噸,佔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14.5%,其中以牛隻是排放量最大的動物,約佔畜牧業排放量的 65%。
此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計算,為了生產肉品所產生的碳排放,比全世界汽車、船、火車、以及飛機的碳排放全部加起來還要高!這是因為除了毀林會使樹木儲存的二氧化碳釋放至大氣,大量牲畜的排泄物更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尤其是牛與羊在進行反芻時,腸道內會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甲烷的暖化潛能比二氧化碳還要高,對於氣候變遷有很大的影響。
合成肥料污染土地、水源,形成惡性循環
飼養牲畜時大量使用的合成肥料,也對環境造成沉重負擔。除了在合成肥料的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能源外,合成肥料還會產生一種叫做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的氣體,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的 300 倍,還會像硝酸鹽氮(nitrate nitrogen)一樣造成河流等水污染。全球暖化和水污染不僅破壞生態系統,還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形成惡性循環。
大面積土地用於生產飼料,糧食系統供需失衡
在巴西有約1.75億公頃土地被用於養牛,面積相當於全歐盟的農業區。 © Nilo D'Avila / Greenpeace
根據環保組織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和德國亨利‧伯爾基金會(Heinrich Böll Stiftung)編製的「肉食輿圖」(Meat Atlas),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全球肉類產量將繼續增長,預計到 2029 年每年將再增加 4,000 萬噸,總產量達到每年約 3.66 億噸。
更多的肉類需求,意味著更多土地將被用來種植穀物餵養牲畜。事實上,畜牧業每生產 1 公斤的雞肉需要消耗 3.2 公斤的農作物 ; 生產 1 公斤牛肉需要 25 公斤的穀物和 15,000 升水。光是在巴西,就有 1.75 億公頃土地用於養牛,這個土地面積相當於「全歐盟的農業區」。
這樣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不僅使亞馬遜、阿根廷等地的森林持續遭到破壞,更因各項資源不公平的分配,間接地加劇貧窮國家的飢餓問題。
肉品和乳製品企業忽視氣候變遷,甚至試圖避責
肉品生產過程對氣候和環境的負面影響,使其成為破壞力驚人的環境殺手。以全球主要肉品企業 JBS 為例,此公司產生的溫室氣體比義大利全國年排放還多。
而國際期刊《氣候變遷》於 2021 年針對世界前 35 大肉品與乳製品生產商的研究,發現多數企業的碳排放和氣候承諾揭露不完整,並刻意淡化畜牧業對氣候的影響、強調肉類的益處,同時對該行業的碳足跡避重就輕。這些公司所在的 16 個國家中,只有 7 個國家在減排目標中提及畜牧業。多數公司利用政治捐獻漂綠,以此減緩環境政策的約束力。
減少肉食行動席捲全球,少肉多蔬減緩氣候變遷
直接食用從土地種植出來的植物性食物,可以減少土地需求,不僅能還給大自然更多休養生息的空間,也有助於貧困地區緩解糧食危機。 © Bence Jardany / Greenpeace
即使今天立即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如果全球肉品和奶製品消費量沒有顯著減少,也無法達到《巴黎氣候協定》將升溫限制在攝氏 1.5 度內的目標。為了扭轉氣候危機,減少生產肉製品,邁向友善環境的生態農業是關鍵之一。
2019 年臺灣畜牧業的碳排放量佔總排放的 0.51%,也就是 3 億噸二氧化碳量。根據綠色和平研究發現,如果一個臺灣人民一天不吃肉,能減少 2.4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若所有臺灣人民一天不吃肉,就能減少 56,510 公噸二氧化碳!
邀請您一起支持綠色和平推動少肉多蔬的低碳飲食,讓「吃」變得更加永續。從日常飲食開始,每個人都能以最簡單且有益健康的方式,響應減碳行動。從消費端減少對肉品的需求、選擇友善環境的商品,推動畜牧業向永續模式轉型,減緩氣候變遷,也使您我擁有更加安全的糧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