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與台電兩強攜手將增進雙方的人才交流,加深四大面向鏈結,包括「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以加速臺灣能源與電力產業數位轉型步伐。
能源, 智慧電網, 綠能永續, 淨零永續, 智慧電網與綠能

工研院攜手台電促產業數位轉型


撰文/唐祖湘


工研院與台電兩強攜手將增進雙方的人才交流,加深四大面向鏈結,包括「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以加速臺灣能源與電力產業數位轉型步伐。

全球氣候變遷衝擊下,日韓已相繼宣布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臺灣能源產業轉型箭在弦上,工研院與台電再次攜手簽署合作意向書(MOU),將在「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事業共創」以及「國際鏈結」四大面向合作,共同為加速加速臺灣能源與電力產業數位轉型步伐,穩定供電與友善環境努力。

2015年,工研院與台電就以節能與綠能為主題展開多項交流,合作超過50個研究計畫;五年後,以數位轉型、綠能永續為合作方向,簽署第二期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MOU)。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負成長之際,臺灣因防疫得宜,用電量隨著經濟成長水漲船高,截至11月底較2019年同期上升2.5%,2021年預估仍會持續成長,電力調度與儲能勢將面臨更多挑戰,雙方再度合作別具意義。

打造能源產業「國家隊」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電力是臺灣工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電力是臺灣工業基礎,國人需要穩定電力供應,且兼顧對環境友善,電價也不能太高,2021至2030年是人類減碳的關鍵時刻,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都陸續提出減碳目標,此次工研院與台電簽署MOU的目標就是要解決面對能源轉型的難題。

曾文生強調,這次工研院與台電簽約有兩大重要意義:第一,能源產業是科技產業,由於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展,必需提高綠能發電效率,並且透過儲能、智慧調度來維持供電穩定,讓這些再生能源成為綠能科技產業,希望工研院能像過去協助半導體產業一樣,投入能源產業發展;第二,過去台電主要在負責供電穩定,未來要結合工研院、產業能量,讓新電力技術可以在這平台上發揮,讓電力政府隊轉變成電力國家隊,期許工研院與台電能夠共同擘畫出更好的電力藍圖並逐步落實。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則點出,台電與工研院一直是長期合作的好夥伴。五年前,雙方簽署第一期的MOU,共同締造許多豐碩的跨域合作成果,例如智慧電網結合了電力傳統產業和新興資通訊產業,是智慧電網的重要里程碑。這次第二期2.0版的MOU,希望能擴大合作的面向與力度,除了原有的技術研發合作外,這次更納入了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等三個合作項目。

以「技術研發」來說,雙方將以智慧電網、儲能等八項技術議題,持續交流電業最新趨勢及技術發展資訊;在「人才培育」部分,將合作推動電力領域人才培訓課程,厚植現代化電網所需產業人才;「事業共創」合作項目中,雙方將以公共政策的角度共同集思廣益,討論開創電力產業的新藍海;「國際鏈結合作」部分,則將透過工研院長期布局的海外據點包括美國、德國、日本、荷蘭、俄羅斯等,協助台電掌握國際電業最新發展資訊,以及特定技術議題發展分析。


工研院與台電共同簽署第二期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圖左至右分別為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台電總經理鍾炳利。

合作為能源轉型找解方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工研院一直以來都是台電忠實的盟友,台電是臺灣唯一具規模的電力公司,擁有優秀的人才且有實務的經驗,工研院則是具有跨領域創新科技的應用成果,透過雙方在系統研發上的經驗及實務操作面上的互補合作,不僅能進一步帶動整體電力產業的發展與數位轉型,更能開創出電力產業的新藍海。

透過進一步的合作,工研院與台電將合作投入軟硬體共同研發,以及人才的整合與管理,同時也會借鏡國際的趨勢與做法、推動創新事業,共同為臺灣的能源發展找到解方,這也是雙方持續合作的意義。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也表示,能源轉型需要前瞻科技支持,台電過去與工研院在許多領域都有合作,例如在「智慧電網」方面,克服智慧電表在通訊等面向的挑戰,也針對智慧配電系統合作,共同應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大幅縮短停電時間,期望藉此續簽合作,共同為穩定供電、友善環境而努力。

此次合作簽約地點特別選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當天適逢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的107歲冥誕,孫運璿曾說他有六個孩子,其中老五、老六就是台電和工研院,如今兄弟倆再次締結堅定的夥伴關係,對於臺灣走向能源轉型新時代,意義非凡。

Loading...
網頁Top按鈕 (網頁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