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來,全球雲端軟體產業蓬勃發展,ICT產業的領導廠商如Amazon、Microsoft、Google、HPE、TrendMicro、CISCO、VMWare、Fortinet……等,都加入此產業。雲端產業在競爭輸贏之後,產業競爭者皆進入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和霧運算(Fog Computing)的競爭領域並設法搶占灘頭堡。
cloud, 物聯網, 台灣雲協, 智慧資通訊

雲的趨勢與台灣的機會

資料夾icon 科技新知
行事曆icon 2020/11/24
Loading...

凌羣電腦劉瑞隆總經理/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


面對全球雲端產業趨勢,台灣如何幫忙國內產業 打國際盃?「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是很好的方式。

ICT產業演變 雲的趨勢日趨重要

自2008年以來,全球雲端軟體產業蓬勃發展,ICT產業的領導廠商如Amazon、Microsoft、Google、HPE、TrendMicro、CISCO、VMWare、Fortinet……等,都加入此產業。雲端產業在競爭輸贏之後,產業競爭者皆進入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和霧運算(Fog Computing)的競爭領域並設法搶占灘頭堡。

台灣是自1980年開始軟體產業的發展,起源於李國鼎先生在美國芝加哥召開了第二次外籍科技顧問會議,揭櫫四大重點科技項目,包括能源、材料、資訊、自動化,一路帶動臺灣資訊產業的發展,也奠定今日臺灣硬體工業的發展基礎;1980年代那時台灣並無軟體產業,例如清華大學老師的薪水條是用手寫的,我奉命去參加校務行政電腦化的會議,將這項業務寫成程式,推動軟體產業應用發展,因為是清華大學歷史上撰寫校務行政電腦化第一支程式的人,也在30年後因此獲頒傑出校友。

而時至今日全球軟體產業蓬勃發展,例如電腦龍頭Microsoft的每年年會活動規模動輒近二萬名,營業額是800多億美金,研發費用約為3000億台幣;為了積極推動台灣的軟體產業的發展,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時名為「台灣雲端產業協會」,簡稱「雲協」)在 2010年成立,其宗旨即效法台灣在ICT硬體產業的成就,使雲端運算軟體產業能更上層樓,掌握自主研發,將來可整廠輸出;這幾年下來,已經有不錯的成果,例如工研院成立全球第一座正式營運的OCP認證中心(Facebook於2011年推動的Open Compute Project,簡稱OCP;開放運算計畫:代工業者如獲此認證可與各資料中心直接合作),協助台灣代工業者轉型與資料中心直接合作。最近工研院更推出「雲端硬體租賃服務HaaS(Hardware as a Service)」,可協助營運商增強管理機制,提供彈性化的雲端應用服務;可協助營運商降低建置機房成本,增加租期彈性快速應變客戶需求,同時也提供營運商實時監控運算及網路資源,為台灣產業界更提升競爭力。

台灣的發展策略 應重新定義軟體

除了產學研的努力之外,在政府方面,面對全球雲端產業趨勢,台灣需要如何幫忙國內產業打國際盃的比賽?我認為「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是很好的方式,鼓勵國內廠商組成各領域的大聯盟,政府在國內建置實驗場域來協助產業成功導入,並協助外銷國際市場;就像蔡總統所提台灣廠商要在國內聯合起來,像打小聯盟一樣,表現好的再到國際市場去打大聯盟。

另外,台灣應重新定義軟體發展,例如現在當紅的「人工智慧」議題,台灣的方向不能錯,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定義應以「軟體」為導向,台灣應投注資源在AI演算法的發展,而非僅採買發展AI的電腦硬體。舉例來說,過去我們想到聯發科,可能會認為聯發科是IC硬體晶片的公司,但事實上晶片設計的核心競爭力是軟體。我建議台灣在對軟體產業的定義與認識上要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將資源多放在發展軟體的競爭力上,平衡ICT軟硬體產業。

台灣雲協積極推動雲端物聯網SIG

台灣雲協為協助業者抓緊雲端物聯網的重點發展領域,今年度積極籌組四個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包括:

  • 物聯網資安
  • 人工智慧(AI)
  • 雲端無人機
  • 智慧照護

台灣雲協藉由SIG的分組運作,彙整相關領域的實際需求、政府政策、商業模式、技術發展等多面向產業發展需求,提出政策建言與具體作法,並作為產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樑。SIG也成為學術研究單位與產業廠商間交流的平台,為提升雲端與物聯網產業競爭力而努力。

台灣雲協也自2013年起,每年與日本雲端協會(CBA)暨OCP日本分會(OCPJ)積極交流合作辦理 Cloud Computing Day Tokyo 活動,今年已邁入第五屆,此活動已成為台日雲協每年的主要交流盛會。今年活動主題為「How to Build AI Infrastructure and Use AI Computing」,目的是強化台灣產業與日本雲端產業策略商業夥伴關係,促進台日雲端企業的互補性合作;今年也由徐爵民理事長親自率團,我也一同前往參加,台日雲協會員共計超過 83 家廠商,173位國內外業界先進到場與會交流,成功將台灣廠商在資料中心應用人工智慧之軟硬體技術拓銷日本市場。


2017 Cloud Computing Day Tokyo 活動合影

凌羣電腦的成功經驗分享—新黃金三角

最後,我再分享一下我帶領的凌羣電腦近幾年的成功經驗。如同大家所知道的,過去台灣的硬體工業成就,是從1979年開始的全球專業分工成就的,當中是美國負責研發、產品設計和品牌,台灣的製造能力和各領域長期累積的domain know-how和中國大陸低廉的工資成本,三個不同市場的優勢能力所堆疊累積出的舉世成就,目前台灣在Notebook PC、IP phone、主機板、LCD monitor……等13項ICT產品,全球市占率已是世界第一的好成績。這是過去三十多年來,全球舉世知名的硬體工業舊黃金三角。


資料來源:凌羣電腦提供

而凌羣電腦近幾年提出類似舊黃金三角的概念—台日中的合作模式,我稱之為「新黃金三角」,是希望透過區域專業分工,促成三地軟體產業間的合作架構,所以指的是整個軟體產業,而非單一公司。我希望這樣的可行創新商業模式可擴大推廣到台灣的軟體產業。

凌羣集團得以在台、日、中三地之間成功實踐這個商業模式,所以不藏私地向業界推廣。而我在2008年十月,前往日本籌備2008年工業局的CMMI訪日拓銷團前期工作時,在對KT-NET(Knowledg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會員演講時提出「東亞軟體金三角」的概念,主要是強調台灣的資服軟體廠商可採取「日本接單、台灣承接管理、中國承做」的三角合作模式,如此日本客戶暨可確保專案品質,也可以較歐美業者更優惠且合理的價格獲得符合水準要求的專業資訊服務;最重要的,日本客戶免去了文化或民族意識衝突所造成的溝通糾紛。

目前日本市場早已廣泛接受此一概念,紛紛開始將台灣資服業者納入合作考慮;從2010年開始,諸多日商也大舉加強與台灣軟體產業的合作關係,擴大來台交流的廣度與深度,就是因為體認台日中新金三角對於日商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及效益。這也可以提供台灣廠商在發展雲端物聯網的海外市場上,一個商業策略的參考方向。


說明:凌羣電腦跨國營運模式-東亞軟體金三角 (資料來源:凌羣電腦提供)

Loading...
網頁Top按鈕 (網頁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