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國產多合一動力系統 打入國際車廠
撰文/陳進輝
各國積極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前進,驅動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而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正是動力系統!工研院日前與電源大廠康舒科技簽約,開發「碳化矽動力馬達驅控器」,整合康舒、富田電機、達信綠能共同開發六合一碳化矽動力系統打入國際車廠,成功搶進日本車用第一級供應鏈。
工研院與具備40年產業經驗的康舒科技、特斯拉主要動力系統供應商富田機電、化合物半導體廠商達信綠能跨域合作,打造多合一電動動力總成與「碳化矽(SiC)動力馬達驅控器」,標誌出臺灣踏入高價值的關鍵系統與零組件能力,且切入日本車廠供應鏈,轉型升級為電動車系統廠商,未來更可望擴大布局東亞智慧電動車產業鏈,打入國際車廠供應鏈,創造經濟發展新模式。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表示,工研院擁有豐厚的智慧電動車研發能量,此次與康舒科技產研合作,將加速在電動車領域的前瞻技術開發,帶動電動車產業升級,為汽車業界提供潔淨高效能源的解決方案。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也指出,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各國政府與各大車廠加速推動車輛電氣化,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顯示,預計2037年電動車銷量將超越燃油車,全球電動車整車產值將突破2.1兆美元,預估加上汽車產業產值,可望成為我國下一個新興兆元產業。為此,經濟部技術處提出智慧電動車四大推動策略,包含:一、發展關鍵零組件技術,二、開發系統整合平台,三、結合自駕運行,四、建置檢測驗證技術等,並將透過科技專案協助產業技術升級,自明年起4年內,投入逾50億元,由法人協同廠商共同研發智慧電動車系統關鍵零組件。
在「智慧電動車輛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研發補助計畫」中,鎖定10+1項目,「1」是指資通訊(ICT)系統整合與創新應用,「10」則包括動力、電能、車輛電子、減速器、煞車、驅動與非驅動、車架、轉向、車身總成和環境建構等關鍵零件,協助國產電動車零組件廠商建立自主研發能力,打入國際車廠供應鏈。
智慧電動車產值有機會成兆元產業
這波節能減碳浪潮中,政府已宣布2040年臺灣市售車輛100%都要換成電動車,電動車商機可望逐年發酵,除了國內的市場,臺灣廠商也積極練兵,打造整車電動車與相關零組件的設計製造實力。2021年臺灣車用電子產值約3,000億元,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8%,在全球智慧電動車市場中扮演關鍵供應商角色。再透過補助在地生產、開發關鍵系統與零組件、帶動電動車內需市場三大策略,推動產業躍升,目標2025年帶動汽車電子產值達到6,000億元,並加上原已近飽和之整車與零組件產值4,000億元,有機會挑戰成為兆元產業。
多合一動力系統與SiC驅控器技術 市場競爭力高
康舒科技董事長許介立表示,電動車是康舒未來事業版圖很重要的一環,透過與工研院、富田電機和達信綠能的團隊合作,,讓新成立的康捷電動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如虎添翼,與合作夥伴共同提供國際領先,具備高效率、高度整合型態以及成本競爭力的汽車電動化產品,打進國際電動車市場,加速全球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工研院與產業打造的多合一電動動力系統,將電動車的兩大關鍵電機系統、電源系統整合,並透過先進馬達設計及製程、高壓高頻馬達驅控器、化合物半導體功率模組、變速箱、電源轉換器、車載充電器等自主開發技術等軟硬體研發及系統整合,現已布建一條電動車系統的生產線,堪稱是亞洲供應鏈技術能量最高、整合度最高的產線。
多合一電動動力系統與「碳化矽動力馬達驅控器」體積非常小,但體積能量密度非常高,僅透過2張A4大小的小盒裝系統,就可提供200千瓦以上的馬力(相當於320匹馬),是家用小客車的3倍,客戶可在各種車型中配置,且因高度整合也能減少客戶組裝的零件,進而達到成本遞減的效應。
除體積小之外,該驅控器也具備高切頻、高效率及耐熱佳等特性,符合美國能源部對電動驅控系統2025年需提高至100kW/L的階段性目標。此多合一電動動力系統未來仍可持續進化,像是機構、電子零組件的整合度可再提高、軟體自動程式碼以及化合物半導體價值鏈整合更完整,將有助於臺灣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