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技術處推動臺灣創新科技接軌國際,帶動產業發展,支持工研院以主題館形式實體、虛擬同步參展「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於明(5)日起一連四天展出涵蓋運動科技,AI人工智慧、ICT資通訊、機器人等九項創新技術

CES 2023展前記者會登場,工研院現場吸引外國媒體駐足採訪,包括美聯社、權威健康科技媒體Health Tech Insider、日本讀賣新聞,法國、瑞士、巴拿馬等媒體,以及Podcaster MacVoices等社群媒體爭相體驗工研院的運動科技。


經濟部技術處推動臺灣創新科技接軌國際,帶動產業發展,支持工研院以主題館形式實體、虛擬同步參展「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於明(5)日起一連四天展出涵蓋運動科技,AI人工智慧、ICT資通訊、機器人等九項創新技術,工研院創新技術也在展前記者會現場吸引外國媒體駐足,包括美聯社、權威健康科技媒體Health Tech Insider、日本讀賣新聞、法國XDC、瑞士Neue Zuercher Zeitung 、巴拿馬媒體Tecno Stevens以及 Podcaster MacVoices等爭相體驗工研院驚艷現場的運動科技,不少還開啟LIVE模式,立刻現場連線介紹。

Sentertainment Digital Media記者Christine Bar Noel平常就有運動習慣,在試騎工研院的「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腳踏車後,對熱影像技術測量生理資訊科技,直呼「真厲害,超酷!」,要求攝影師同步拍攝並介紹給觀眾。美聯社記者Rick Bowmer表示,「可以邊騎邊矯正姿勢!這正是我想要的,我要靠它恢復身材!」

MacVoices的Podcaster Chuck Joiner說,本次CES 的趨勢很多跟元宇宙有關,大讚工研院的元宇宙科技iMetaWeaR,可讓玩拳擊或西洋劍遊戲者,增添身歷其境感受「很有看頭!非常創新!真是太棒的設計」。Health Tech Insider主編Alfred Poor博士認為,工研院iMetaWeaR深具潛力,除了應用在元宇宙,還可以延伸到各種運動訓練,「背後潛力商機無窮」。讀賣新聞記者寺田航,對於可精準量測運動肌力的運動臂帶印象深刻,即使臂帶遍布電子系統,卻仍可隨意彎曲,觸感舒適,「真是厲害的軟性電子健身科技。」

號稱年度科技趨勢前哨戰的CES 2023,官方預估今年會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最大的商業活動,展會規模將相較去年成長40%。全球廠商於CES大展創新技術,根據官網,臺灣也約有148家參展。經濟部技術處表示,臺灣具備相當強大的創新能量,根據經濟部「2022_2023產業技術白皮書」,在產業創新基礎環境國際評比中,我國在技術移轉服務普遍程度,2022年相較2021年前進四名、躋身前十名。我國科技能量豐沛,經濟部科技專案的法人研發創新技術屢獲國際大獎,如2022年連續榮獲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今年也獲得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CES 2023 Innovation Awards)皆證明我國的研發創新力。

COVID-19疫情及元宇宙等議題推動下,改變運動習慣,也催生運動科技的創新研發。臺灣擁有完善的運動產業供應鏈,不僅自行車、羽球產品、健身器材等廠商在全球市占率分占前三大,加上過去累積深厚的資通訊、數位內容發展基礎,皆有利臺灣發展運動科技。扣緊CES 2023創新聚焦Web 3.0議題,工研院主題館今年也首度擘劃運動科技領域,一口氣展示四項創新技術,如「智感心運動眼鏡(iSportWeaR)」、「多觸感擬真體感衣(iMetaWeaR)」、「非皮膚接觸式肌力感測運動臂帶」、「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

另外,工研院主題館也在AI人工智慧、ICT資通訊、機器人領域,分別展示五項技術,包括以AI打造低碳綠色通訊的「5G節能專網解決方案」;一個眼神秒懂魚種的「我視AI魚缸」;可以搭電梯的無人送餐車「室內外自主移動載具Cubot ONE」;可提高電動車續航力的「碳化矽電動動力驅控器」;以及可望開啟人機協作新時代的「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力拚將我國創新技術推向國際,期望帶動國際產業交流。

CES 2023 預計將超過158個國家、地區,1500個參展商,目標達10萬人參與盛會。工研院今年持續創新作法,將實體展覽、數位虛擬展示結合不間斷跨時區服務,今年更吸引許多與會者注意,更獲得高度好評,已陸續吸引多家國內外業者洽詢合作。工研院CES虛擬展示館自即日至2月中旬起,開始接受國內外廠商預約一對一洽談商機媒合,歡迎各界洽詢。工研院CES主題網站網址:https://event.itri.org/CES2023/


工研院CES 2023創新技術:

1.智感心運動眼鏡 健康管理師「戴」著走

隨著運動保健意識高漲,帶動科技與運動領域的結合。工研院以創新低功耗雷達傳感技術,開發「智感心運動眼鏡(iSportWeaR)」,只要輕鬆穿戴即可近距離感測、不受干擾,並可透過手機隨時掌握監測生理數據,提供使用者針對運動健康分析與管理,偵測效能可連續24小時。同時,當生理狀況出現異常,手機也會發出警示聲音,提醒使用者,預防運動傷害,達到更精準的個人化運動訓練規劃及健康管理。目前也分別與感測業者、內容產製業者以及運動設備廠合作或洽談合作中。

2.iMetaWeaR 元宇宙健身讓你身歷其境

工研院針對運動及健身元宇宙相關的應用,研發「多觸感擬真體感衣(iMetaWeaR)」,以創新柔性導電電漿進行設計,穿上後可感受各式運動帶來觸覺回饋,包括拳擊、西洋劍等,讓運動更身歷其境。在上半身就有多達10處不同觸覺刺激,並以4組電極設計支持24種不同力道、速度組合的刺激模式,即穿即體驗,也可重複水洗,為使用者帶來趨近真實的觸覺感受。目前也分別與感測業者、內容產製業者以及運動設備廠合作或洽談合作中。

3.運動肌力精準量測 隔著衣服攏ㄟ通

即使隔著0.3mm衣物厚度,使用者仍可精準量測運動時肌力,掌握生理資訊!工研院克服傳統電極黏貼皮膚造成過敏、壓迫問題,突破現有穿戴裝置固定或單軸彎曲限制,開發全國首見專業訓練的「非皮膚接觸式肌力感測運動臂帶」,運用軟性混合電子系統,及面板級封裝重佈線層技術,可任意彎曲拉伸、保持舒適。目前已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合作,應用在棒球投手投擲上肢運動科學化訓練,將運動訓練轉型為智慧化科學數位分析,加速運動科學化訓練發展,讓運動更加智慧與精準。

4.居家健身夯 數位分身教練隨時在側

後疫情時代帶動居家健身風潮,當你在室內做自行車與飛輪訓練時,讓數位指導教練隨時在你身邊。工研院研發「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全球首創結合熱影像非接觸呼吸量測技術,無須配戴裝置即能在呼吸訓練時偵測生理訊號與動作數據,讓體驗者更專注在逼真的模擬路況上,騎乘時透過數位分身教練,獲得專業級建議。

5.5G節能專網解決方案 AI打造低碳綠色通訊

隨著全球暖化與碳排放目標的制定, 行動網路的節能效益成為網路運營商關切的重要問題。根據IEEE相關研究指出,專網耗能比例,以基站耗電量最多50-60%,顯示全球5G專網商機與挑戰。因此,工研院開發「O-RAN管理系統完整解決方案」,為全球首套依據O-RAN Alliance規範的專網管理平台Athena Orchestrator,已技轉8家國內的電子網通廠商,提供5G專網管理與低碳節能、即時通訊資源調度功能,使適用於各種專網情境,包括智慧工廠,以及應用在娛樂或賽事的競技無人機等。

6.我視AI魚缸 一個眼神動作秒懂魚種

智慧育教娛樂潛力大。全球首創之「我視AI魚缸」,為整合透明顯示與AI辨識之透明顯示虛實融合互動系統,克服攝影機角度、位置和水中折射等困境,利用AI人工智慧整合各種光線折射和水中景物,最終生成上萬張圖資,魚隻辨識準確率可高達98%,成為目前世界上擁有最佳辨識力的魚類辨識技術;只要依據遊客注視方向,水族生物資訊即會呈現在顯示器上,直覺且即時的互動讓透明顯示器更加智慧。目前已實際導入基隆海洋科技館應用,更勇奪「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CES 2023 Innovation Awards)」,為智慧育樂帶來更多未來創新想像,讓臺灣的創新研發實力閃耀國際。

7.室內外自主移動載具Cubot ONE 送餐自駕車過馬路還能搭電梯

工研院結合5G、AIoT、V2X、AMR,研發「室內外自主移動載具Cubot ONE」,首創送餐到府的應用服務。Cubot ONE整合C-V2X車聯網技術、3D定位與導航技術、以及5G連網整合技術,可行駛於崎嶇路面停等通行斑馬線,在複雜的十字路口通行無阻,更突破傳統,可在室內、外自由穿梭移動,還能搭電梯跨樓層配送。此系統不僅已串聯統一集團外送平台foodomo進行場域實證,未來也可搭配智慧後端管理平台,協同多機運作。

8.碳化矽電動動力驅控器 提高電動車續航力

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SiC),因為高速、耐高溫、耐高壓的特性,廣泛應用於高頻通訊及動力電子元件。工研院開發國產化車用「碳化矽電動動力驅控器」,重點功率密度規格領先國際車用半導體大廠,具備體積小、高效率、高功率三大特色,例如採用離散式薄膜電容最佳化配置,僅5公升體積,且可800V高壓操作,實測達214kW功率。功率密度高達≧40kW/L、效率高達≧98%,符合美國能源部對電力驅控系統所設定之階段目標,期望降低電動車電力損耗並提升能源效率。相關碳化矽功率元件驅動技術已技術移轉國內車用電源轉換器廠商。

9.機器人史密斯 開啟人機協作新時代

「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以AI軟體技術克服製程瓶頸,模仿人工手法,結合EzSim應用軟體、感測技術等,整合關鍵感測裝置及最佳化周邊設備配置,透過虛實整合於線上修正研磨拋光路徑,以即時力學訊號,補償機器人路徑,使機器人得以精細的力量控制,模仿工匠手藝細微調整,讓表面處理工作能有如工匠製作工藝般細緻,已技轉給國內自動化廠商,並應用於水五金、廚具、醫材人工關節等拋光研磨,至今已跨足九種產業,協助輔導台灣產業數位轉型。

工研院以創新低功耗雷達傳感技術,開發「智感心運動眼鏡」,只要輕鬆穿戴即可近距離感測、不受干擾,透過手機隨時掌握監測生理數據,提供使用者針對運動健康分析與管理,偵測效能可連續24小時,如同將健康管理師「戴」著走。

工研院以創新低功耗雷達傳感技術,開發「智感心運動眼鏡」,只要輕鬆穿戴即可近距離感測、不受干擾,透過手機隨時掌握監測生理數據,提供使用者針對運動健康分析與管理,偵測效能可連續24小時,如同將健康管理師「戴」著走。

知名Podcaster MacVoices採訪工研院的元宇宙科技iMetaWeaR,稱讚可讓玩拳擊或西洋劍遊戲者,增添身歷其境感受,「很有看頭!非常創新!」

知名Podcaster MacVoices採訪工研院的元宇宙科技iMetaWeaR,稱讚可讓玩拳擊或西洋劍遊戲者,增添身歷其境感受,「很有看頭!非常創新!」

工研院開發全國首見專業訓練的「非皮膚接觸式肌力感測運動臂帶」,運用軟性混合電子系統及面板級封裝技術,可任意彎曲拉伸、保持舒適,在CES 2023展前記者會上吸引許多外國記者詢問。

工研院開發全國首見專業訓練的「非皮膚接觸式肌力感測運動臂帶」,運用軟性混合電子系統及面板級封裝技術,可任意彎曲拉伸、保持舒適,在CES 2023展前記者會上吸引許多外國記者詢問。

工研院研發「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可如數位指導教練隨時在你身邊。CES 2023展前記者會上吸引國外媒體爭相體驗,更直呼「可以邊騎邊矯正姿勢!真是太酷了!」

工研院研發「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可如數位指導教練隨時在你身邊。CES 2023展前記者會上吸引國外媒體爭相體驗,更直呼「可以邊騎邊矯正姿勢!真是太酷了!」

隨著全球暖化與碳排放目標的制定, 行動網路的節能效益成為網路運營商關切的重要問題,工研院開發全球首套「O-RAN管理系統完整解決方案」,提供5G專網管理與低碳節能、即時通訊資源調度功能,以AI打造低碳綠色通訊。

隨著全球暖化與碳排放目標的制定, 行動網路的節能效益成為網路運營商關切的重要問題,工研院開發全球首套「O-RAN管理系統完整解決方案」,提供5G專網管理與低碳節能、即時通訊資源調度功能,以AI打造低碳綠色通訊。

全球首創「我視AI魚缸」,魚隻辨識準確率可高達98%,依據遊客注視方向水族生物資訊即會呈現在顯示器上,勇奪「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為智慧育樂帶來更多未來創新想像。

全球首創「我視AI魚缸」,魚隻辨識準確率可高達98%,依據遊客注視方向水族生物資訊即會呈現在顯示器上,勇奪「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為智慧育樂帶來更多未來創新想像。

工研院研發「室內外自主移動載具Cubot ONE」,結合5G、AIoT、V2X、AMR,首創送餐到府的應用服務,可在室內外自由移動,還能搭電梯跨樓層配送,已串聯統一集團外送平台foodomo進行場域實證。

工研院研發「室內外自主移動載具Cubot ONE」,結合5G、AIoT、V2X、AMR,首創送餐到府的應用服務,可在室內外自由移動,還能搭電梯跨樓層配送,已串聯統一集團外送平台foodomo進行場域實證。

工研院研發出「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以AI軟體技術克服製程瓶頸,透過虛實整合於線上修正研磨拋光路徑,已應用於水五金、廚具、醫材人工關節等拋光研磨,開啟人機協作新時代。

工研院研發出「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以AI軟體技術克服製程瓶頸,透過虛實整合於線上修正研磨拋光路徑,已應用於水五金、廚具、醫材人工關節等拋光研磨,開啟人機協作新時代。

工研院研發出「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以AI軟體技術克服製程瓶頸,透過虛實整合於線上修正研磨拋光路徑,已應用於水五金、廚具、醫材人工關節等拋光研磨,開啟人機協作新時代。

工研院開發國產化車用「碳化矽電動動力驅控器」,重點功率密度規格領先國際車用半導體大廠,具備體積小、高效率、高功率三大特色,降低電動車電力損耗並提升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