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臺疫情三級警戒以來,產業及民生經濟均受影響,工研院攜手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等七大公協會與工研院院友會,首次以情境模擬方式,針對臺灣製造業及服務業者,若遭遇不同疫情衝擊進行調查,以了解疫情對台灣產業影響,期萃取出企業在疫中、疫後不間斷營運的教戰守則。
三級疫情下,多數「製造業」營運尚可控
40%-逾四成廠商異地分流致產能調配不易。
20%-約兩成廠商,疫情刺激需求訂單增加。
20%-約兩成廠商,產品物流配送受阻。
20%-約兩成廠商,營運不受疫情影響。
生產據點與產業別, 疫情影響產能調配與物流配送程度不一
位於疫情熱區、 生產據點較分散者,產能調度受影響較大;產業別方面,機械與電機、電子零組件及光電、車輛與金屬產業,物流受阻比例較高,研判應是缺櫃跟塞港所致。

原物料缺乏、交期延遲成製造業最大痛點
若三級警戒持續,製造業三大痛點包括:
一、缺料-無法取得原物料、零組件,或交期延長。
二、海外服務受阻-人員外派或海外客戶服務受阻。
三、異地分流/WFH致額外管理成本-員工異地分流或居家上班,形成額外管理成本。
若疫情不再惡化,廠商營收影響預計在±25%內
一旦疫情升級導致停工,有近六成廠商認為營收衰退會在25%以上。但疫情若能控制在三級以內,即便延續到年底,36%的廠商認為對營收無影響。

若疫情持續,廠商多以遠距服務、精簡成本來因應
無論何種情境,以IT技術提供實現遠端客服或維運,精簡行銷、研發等營運成本都是廠商優先選擇。

三級疫情下,絕大多數「服務業」面對營業情況改變
40%-近四成廠商訂單明顯減少。
40%-近四成廠商影響小,僅略調營運狀況。
10%-近一成廠商,民生與防疫需求激增。
4%-約4%廠商停業。
若疫情惡化, 75%服務業預估營收將持續衰退
若疫情升溫,有77%的服務業者預計營收衰退將四分之一以上。僅兩成左右無影響甚至上揚。

疫情升溫,員工安全是服務業最大憂慮
若疫情升溫,服務業普遍擔憂人員安全、人流或物流受交通效能下降影響,再來則是營收減少,資金週轉不靈。
展望疫後,服務業期望政府協助 數位營運與無人化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