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位精準健康市場隨著 AI 應用成熟、雲端與物聯網普及和 5G 時代到來出現龐大契機。過去,台灣累積了諸多硬體製造與 ICT 系統開發實力,尤其在全球醫療面板、晶片、電子元件代工表現出眾。近年, 可看到台灣投入 AI 影像辨識、手術輔助系統、醫療物聯網、人機整合技術的數量與日俱增,國際展會也從未缺席。
雖說軟硬體整合是台灣數位精準健康的契機所在,但台灣多以中小企業組成,Google、微軟、阿里巴巴,抑或是台灣電子 5 哥、華碩、台灣大哥大的生醫佈局策略無法複製於大部分在地企業,且考量到資本與技術門檻更是難上加難。在競爭飽和的生醫戰場下,台灣在既有優勢基礎上,還有哪些具國際發展潛力的市場可以發展?
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佔比
2019 年台灣生技產業的營業額中,健康福祉產業位居第一,約 1,944 億台幣佔 34.7% ,醫材產業以 30.2% 緊追在後,約 1,692 億台幣,且未來的年複合成長率也名列前茅1。
健康福祉產業契機有鑒於全球高齡化趨勢,人口老化對各國醫療體系造成負擔,必須採用數位化方案降低人力需求,因此健康福祉產業不斷擴大。然而,過去穿戴式裝置、健康檢測產品缺乏連網設計無法採集數據,或因技術挑戰無法有效分析。近年來,台灣相關廠商看見數位化程度落差,因此積極投入數位轉型,據經濟部調查, 60% 廠商將增加數位化投資,46% 企業正尋找異業合作的對象1。
健康福祉產業應用
健康福祉產業因數位化增生多種服務樣態,舉凡心保公司的老人心理健康的數位平台,捨棄紙本問券,改用智慧手環取得健康數據,經同意後提供給心理諮商師,協助疾病精準治療與預防;在這方面,智齡科技推出 IoT 照護推車,可上傳健康資訊於雲端和即時預警2;博鈞科技開發 AI 機器人協助老人陪伴與健 康量測。
另外,台灣數位精準健康的優勢不在美國、歐洲公司早已佔據的大型醫療設備製造市場,而是在居家照護與長照應用中。所以台灣在開發健康福祉系統時可在既有的居家設備優勢上尋找附加價值增值方案,著重思考傳統系統與輔具如何數位化,也善用數據思維對接當今主流系統與需求,藉此取得全球高齡化趨勢的商機。
醫材產業契機
除了健康福祉市場,醫材也佔了台灣生技營業額很大的比例。台灣醫材過往多為低階代工,數位化潛力不高,也得與印度、中國等低價格出口國競爭3。不過憑藉長年耕耘的 ICT 與製造業基礎,台灣凝聚了進軍高階、智慧化醫材製造的實力。
從台灣前 10 大出口醫材來看,內視鏡、測定目力儀、心臟血管用具、其他電氣醫療器具等內外牙科儀器、血糖計、失能人士用車零件、經皮電刺激器等理療按摩器具皆擁有數位轉型的特性1。
醫材產業應用
譬如搭配台灣 AI 影像辨識平台,開發出植入式電刺激器與方向性電極等腦神經外科創新醫材,或看準遠距醫療趨勢,聚焦相關醫材供應鏈輸出;例如達楷生醫科技的拇指式心電圖機應用、台灣安麗莎的穿戴式生理訊號監測系統、昌泰科醫的心血管 AI 量測儀。此外,血糖計是台灣的主要出口醫材之一,具數位化市場開發潛力,譬如臺灣安晟信與智抗糖合作設計數位血糖監管 App,讓血糖計紀錄一鍵上傳手機,也可紀錄用戶血壓、體重等數據,作為日後拓展個人化醫療的基礎。
另外,台灣還能善用物聯網優勢打造醫療物聯網(IoMT)生態圈,例如威強電、悅康科技分別整合醫 院傳統設備與物聯網系統,打造無線通訊、臨床資訊統整服務,或慧誠智醫的智慧生理量測站。而與數 位醫療供應鏈高度相關的診斷試劑排名台灣醫材出口第 6,也可與國際自動化診斷系統搭配使用。
總結以上,由於全球慢性病人口增加,體外診斷系統需求提升,台灣低階醫材也無法再靠價格與中國與印度市場競爭,因此台灣必須盡快找出 AI、機器學習導入醫材的策略,或投入高階影像醫材、個人化精準醫材製造市場,佈局高附加價值醫材系統,在激烈的生醫產業中找出合作契機。
結語
台灣除了既有的市場優勢,若能找到醫材與健康福祉設備、系統數位化的利基市場,即可替代國內主要進口產品,取得在地市場商機,也可降低台灣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度,增加進軍國際資本。然而,需注意的是,台灣缺乏印度、中國的龐大內需市場,無法長期只仰賴在地市場,勢必得走進國際市場,藉由台灣既有的軟硬體整合與 ICT 解決方案優勢,拓展精準健康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