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農為邦之本」是人民基本生活之所賴,亦是重要經濟活動。臺灣是美食天堂,我們生活周遭有著許多的餐館、小吃、夜市、各國料理以及手搖飲等,多種且多樣化的美食,是臺灣給人的美好印象。我們可曾經思考食物從那裡來?怎麼來?怎麼生產才安全健康自然?吃剩的食物如何處理?怎麼去化才不會造成污染?甚至可以創造其他的附加價值。
淨零永續,循環再生,農業,剩食

促進循環經濟 剩食變勝食

資料夾icon 科技新知
行事曆icon 2023/03/22
Loading...

促進循環經濟 剩食變勝食

全球農業與食品加工剩餘資材的循環再利用,創造近360億美元的產值,商機可觀。


「民以食為天,農為邦之本」是人民基本生活之所賴,亦是重要經濟活動。臺灣是美食天堂,我們生活周遭有著許多的餐館、小吃、夜市、各國料理以及手搖飲等,多種且多樣化的美食,是臺灣給人的美好印象。我們可曾經思考食物從那裡來?怎麼來?怎麼生產才安全健康自然?吃剩的食物如何處理?怎麼去化才不會造成污染?甚至可以創造其他的附加價值。


近年來,由於暖化問題日益嚴峻及傳統能源加速耗竭,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將「節能減碳」納為施政新思維,其中由全球糧食與農業生產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占整體碳排達26%。因此,若能推動「食品加工與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除了可以對抗氣候變遷和減少地球資源耗竭,更可以為台

灣產業發展找出創新的商業模式。一般來說,食品生物資源循環利用需考量範圍包含有機種植農作物、食品加工業生產製程優化、生質料源生產高價值產品與生物可分解生質肥等,四個食品產業循環經濟發展要件,達成食品產業零廢棄之終極目標。分列說明如下:

一、有機種植農作物:

食品產業應用減少化學肥料、農藥的有機農作物生產產品,除了可以改善土壤狀態減輕環境傷害,更可以獲得健康和營養的食物,而無法食用的生質料源亦可以生產其他高附加價值產品。

二、食品加工業生產製程優化:

食品加工業生產製程優化,可以將水、能源、資源使用效率極大化,有效將資源全利用,以生產製程零廢棄、零排放為最終目標。

三、生質料源生產高價值產品:

生質料源循環再利用可以藉由純化萃取技術,生產藥品和美妝品、保健食品、飲料、生質塑膠和高性能材料等,讓食物資源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

四、生物可分解生質肥:

食品廢棄物經堆肥處理增加腐植質,生產土壤增肥、保肥的有機質肥料,可以增進土壤生產力,且可避免食品廢棄物棄置對環境所產生之衝擊。


而在食物生產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副產物,像是果皮渣、酒粕、稻稈、豆渣、咖啡渣與茶葉渣等,都有其利用價值。若能應用「全利用,零廢棄」的思維妥善運用農業與食品加工剩餘資材,重新規劃建立食品生物資源循環系統,不僅是減碳妙方,更是提高這些副產物產品價值的關鍵。目前全球農業與食品加工剩餘資材的循環再利用,創造了近360億美元的產值,商機頗為可觀。

舉例來說,英國新創公司CCm Technologies與食品大廠合作,推出環保洋芋片,利用馬鈴薯食品加工剩餘資材製成低碳肥料,再投入馬鈴薯種植並生產洋芋片,可降低70%的碳排。日本汽車零組件公司豐田鐵工與名古屋大學共同展開合作計畫,從高粱提取纖維素奈米纖維,取代汽車零件複合材料中的玻璃纖維,可減少零件製造端的碳排放量。傳統鳳梨皮廢棄物通常是利用掩埋腐爛或是燃燒處理,英國紡織公司Ananas Anman以鳳梨葉為原料,提取製造天然纖維Pinatex,這種纖維的質感與皮革十分相似,可以生產「純素的皮革」。目前許多廠商如Nike、PUMA、CAMPER與H&M等公司已開始採用Pinatex開發新商品。

臺灣每年約產生492萬公噸農產廢棄物,「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也納入農業循環經濟,農作物未食用部分如稻桿及果樹枝條、畜禽排泄物等,都可進行循環再利用。傳統羽毛經過研磨粉碎可製成飼料粉原料外,透過生物精煉技術加值還可以將農業、食品剩餘資材,轉化成為環境友善的高值產品。工研院便協助廠商開發出一款有機液肥,以分解菌快速分解羽毛,加工製成肥料,可促進植物根系發展。若再投入純化萃取技術加值,甚至可以生產護膚保養品添加劑。

亞洲盛行水稻種植,稻殼焚燒後的剩餘物稻殼灰含有豐富的二氧化矽,可作為工業原料,可以廣泛應用於鋼鐵產業、半導體產業、太陽能產業、橡塑膠加工業與食品加工業等,應用稻殼灰作為永續循環材料具有市場應用發展潛力。中國廠商益海嘉里成功以4,000萬噸稻殼取代1,800萬噸的煤來進行發電,減少碳排達5,000萬噸。

為了滿足人類「食」的需求,我們耗費了許多能資源將農作物轉化成食物提供人們食用,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剩餘資材未被充分利用,可以透過「食品加工與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的推動,提高這些剩餘資材的價值。此舉除了可以對抗氣候變遷和減少地球資源耗竭,更可以為臺灣產業發展找出創新的商業模式。

Loading...
網頁Top按鈕 (網頁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