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聽到材料機械性質,總覺得這是可以從工具書上找到相關數字即結束,從選定了材料即可判斷其機械性質。然而,實際上隨著各種製程的變化,會發現工具書上所提供的數字是個範圍而非定值。如何決定材料的強度區間以及突破書中範圍的限制,必須從基礎的材料流動理論談起。例如材料的堆疊方式如何影響受力情形,奈米科技對於材料流動又有何影響。最終達到控制材料性質的目標以符合業界使用。本課程以材料科學做為主軸,說明差排理論與材料結構間的相互關係,課程進行間搭配奈米結構材料所帶來的新領域探討與Q&A互動交流。
機械相關領域工作者對於跨領域材料科學與力學解析有需求之業界工程師等;或是從事材料分析、未來想要投入奈米結構材料流動解析、受力模型運用相關工作者。
鄭憶中 老師
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教育部智慧製造產業創新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協同主持人
美國南加州大學航太機械系博士後研究員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製程中心主任工程師
課程時間 |
課程主題 |
課程大綱 |
6 月 15 日 (星期四) 09:30-12:30 |
一、材料分析的基本概念與思考邏輯 |
1. 材料堆疊的基本概念 • 晶體與非晶體差別 • 空間格子與單位格子定義 • 7大晶系與14種結晶格子 2. 材料性質的邏輯思考 • 配位數與滑移系統間的關係 • 最密面與最密方向的重要性 • 面心立方與六方最密堆積晶體為例 • 空間中的方位判別【米勒指數】 3. 實作演練 |
6 月 15 日 (星期四) 13:30-16:30 |
二、材料流動的理論基礎與解析 |
1. 完美排列中的不完美【晶體缺陷】 2. 材料流動的基礎【差排理論】 • 正刃與負刃差排 • 左手與右手螺旋差排 3. 材料強化基礎與奈米結構效應 • 特殊晶界與內應力 • 奈米晶粒與奈米薄膜 4. 實際範例【Nanoporous metals】 |
6 月 16 日 (星期五) 13:30-16:30 |
三、材料受力分析的模型運用 |
1. 結晶受力分析模型【Schmid’s Law】 2. 臨界分解剪應力計算 • 面心立方晶格 • 體心立方晶格 • 六方最密堆積晶格 3. 奈米雙晶界與疊差 4. 差排環與交叉滑移關係 5. 實際範例【Microlattice】 |
實體:工研院產業學院 台北學習中心 (實際地點以上課通知為準)
線上:線上直播會議室(使用Cisco Webex Meetings)
方案 |
課程費用 |
原價 |
$7,000/人 |
會員優惠價 |
$6,300/人 |
二人(含)以上同行 |
$6,3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