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能源是產業生產或公司營運的必要條件及成本,企業雖無法控制採購的能源價格、政府能源政策及國際能源供給,但可對組織內部能源使用管理成效進行提昇,並藉由建置能源管理系統來最佳化能源使用效率,並快速且最經濟降低企業能源使用量及費用,同時也可減少氣温室氣體的排放,善盡社會責任,達到綠色承諾─節能減碳。
ISO國際標準組織公告能源管理系統標準ISO 50001:2018,此標準提供了有效實施改善能源績效的系統方法,可以改變組織管理能源的方式。通過將能源管理整合到組織營運實際運作中,組織可以建立持續改善能源績效的流程。通過改善能源績效和相關的能源成本,組織可以更具競爭力。 此外,實施可以通過減少與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促使組織實現減緩氣候變遷的總體目標。
本課程目標是提供學員按照ISO 19011標準及ISO 17021,依據50001:2018執行能源管理系統(EnMS)稽核或驗證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本課程已由特許品質協會(CQI)及國際驗證稽核員登錄協會(IRCA)認證,CQI / IRCA課程認證號碼:2142 – PR 366。
課程特色與效益
- 全面瞭解由ISO 50001:2018所提供之能源管理系統之準則及運用。
- 說明並舉例ISO 50001:2018 ”Plan-Do-Check-Act” (PDCA)循環之標準要求、系統架構、範圍、目的及效益。
- 說明如何導入此標準的建置流程及各階段的輸入輸出。
- 摘錄相關的能源法規。
- 能源改善的績效量測及驗證的方法。
- 能源管理實務及節能案例分享。
- 參加全程課程者授予「上課證明」。
課程對象
- 參與能源管理系統之建置、執行及管理具有實際經驗者為佳
- 企業內稽人員、能源管理主管、輔導顧問師、未來有志從事綠能產業者及對於能源管理系統議題有興趣之相關從業人員
先備知識
參加此課程前,建議學員需有:
ISO 50001:2018標準要求的相關知識,及具備以下能源管理知識及概念:
- 燃料燃燒、熱傳導及能源轉換的原理
- 增加能源效率的典型方法及技術
- 能源使用資料分析的方法
- 組織流程及設備對能源效率的影響
- 能源法規、相關國際指引及標準
- 能源量測單位、來源、費用及時段計費方式
- 能源績效指標、績效的監督及量測
- 電力使用:馬達、輸送機、照明及電腦
註:本課程並不是要作為一門實務技術節能課程或訓練成為一位建置能源管理系統的專家,或將一位沒有任何標準條文或EnMS預備知識的學員,訓練到可接受的程度。
課程大綱
- 描述EnMS目的、EnMS標準、EnMS稽核和第三者驗證
- 適切地說明稽核員依據ISO 19011和ISO 17021-1規劃、實施、報告和跟催EnMS稽核時的角色
- 依據ISO 19011(及ISO/IEC 17021-1,如果適用)規劃,實施,報告及跟催EnMS稽核以確認與ISO 50001:2018之符合性(或其他狀態)。
※貴單位如有包班需求,請洽蔡小姐,07-3367833#22 E-mail : itrikhs@itri.org.tw
課程費用
課程費用
|
會員
|
課程原價
|
$35,000
|
10天前報名或同一公司二人報名優惠價
|
$33,250
|
若您為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成員之企業,可享本課程團報優惠價(請報名時備註告知)
**聯盟成員:工總、電電公會、機械公會、電路板協會、化學公會、絲織公會、工商協進會及循環台灣基金會
開課資訊
- 舉辦地點:工研院產業學院 高雄學習中心/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一路 243 號 4F-1
- 舉辦日期:112/07/03(一)-07/07(五),09:00~18:00 (5天共40小時)
- 繳費方式:請收到上課及繳費通知後,於開課日二天前以銀行匯款、支票或線上報名時選擇信用卡線上繳費。(電子發票證明聯(交易明細檔)於繳款確認收款 後將mail至您的信箱或於開課當天提供予您紙本電子發票證明聯)。若需提早取得「電子發票證明聯」,請洽詢本學習中心。
- 退費辦法:學員於開訓前退訓者,將依其申請退還所繳上課費用 90%,另於培訓期間若因個人因素無法繼續參與課程,將依上課未逾總時數 1/3,退還所繳上課費用之 50%,上課逾總時數 1/3,則不退費。
- 報名洽詢:07-3367833#15 陳小姐;課程洽詢:07-3367833#22蔡小姐
- 注意事項:
- 為確保您的上課權益,報名後若未收到任何回覆,敬請來電洽詢方完成報名。
- 如本課程因人數或其他因素造成課程取消,本院將無息辦理退費,敬請見諒!
- 為尊重講師之智慧財產權益,恕無法提供課程講義電子檔。
- 為配合講師時間或臨時突發事件,主辦單位有調整日期或更換講師之權利。
- 因課前教材、講義及餐點之準備及需為您進行退款相關事宜,若您不克前來,請於開課三日前告知,以利行政作業進行並共同愛護資源。
- 提醒您: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確保講師及參與者的健康和安全,請配合落實防疫措施與自我健康管理,做好自身防疫工作,以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