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領域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標題 | 日期 | 地點/型態 | 時數 |
---|---|---|---|
電池管理系統設計實務及技術剖析 | 2025/08/12 | 台南 | 6 hrs |
【政府補助】智慧機械產業配電工程設計與實務研習班 | 2025/08/18 | 台南 | 28 hrs |
電網學校-電力品質與諧波診斷 | 2025/08/20 | 新竹 | 12 hrs |
電力電子系列-恆定導通時間控制電源轉換器分析及設計 | 2025/08/21 | 新竹 | 6 hrs |
電力電子系列-電動載具電源及永磁同步馬達驅動器之設計與實務 | 2025/09/02 | 新竹 | 12 hrs |
電力電子系列-電動車充電樁、車載充電及直流充電轉換器 | 2025/09/04 | 新竹 | 12 hrs |
電力電子系列-含鋰廢不斷電電源供應器資源回收 | 2025/09/16 | 新竹 | 6 hrs |
電力系統保護實務 | 2025/09/16 | 新竹 | 18 hrs |
智慧能源整合系統實務 | 2025/09/17 | 新竹 | 12 hrs |
ISO 50001:2018 能源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訓練課程 | 2025/09/22 | 新竹 | 40 hrs |
太陽光電系統生命週期評估 | 2025/09/23 | 新竹 | 18 hrs |
電力電子系列-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技術與應用 | 2025/09/25 | 新竹 | 7 hrs |
電力電子系列-固態鋰電池技術研發及其衍伸應用 | 2025/09/30 | 新竹 | 6 hrs |
氫能供應鏈系統介紹 | 2025/09/30 | 雲端教室 | 5 hrs |
PCB EMC Layout 設計技術與案例分析實務 | 2025/10/04 | 台北 | 18 hrs |
電力電子系列-中高壓換流器控制技術及節能應用 | 2025/10/15 | 新竹 | 6 hrs |
電力電子系列-動力電池充電技術及儲能系統 | 2025/10/16 | 新竹 | 12 hrs |
ISO 50001能源績效指標及能源基線課程 | 2025/10/17 | 新竹 | 6 hrs |
離岸風電運維工程技術 | 2025/10/21 | 台北 | 6 hrs |
電力電子系列-電力轉換器之分析、設計、模擬與硬體在環驗證 | 2025/10/22 | 台北 | 12 hrs |
電網學校-電力能源管理自學特訓班 | 2025/12/29 | 數位直播 | 28 hrs |
電網學校-定置型儲能系統導入與評估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10 hrs |
電網學校-高功率電力電子-PCS技術與市場應用 | 2025/12/31 | 數位直播 | 11 hrs |
延伸閱讀
今天就要來為大家解密,這些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們,要怎麼靠著自身的關鍵特性-微結構,各自在不同的領域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在我國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民眾參與程度」已成為決定能源轉型目標達成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而觀察公民電廠推動態樣,不論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發起、公民自主發起或系統業者發起,在推動過程中,政府、民眾(包含相關利害關係人)與系統業者三方間的溝通與協調尤為重要
2022年迄今的俄烏戰爭,俄羅斯以飛彈轟炸烏克蘭,導致烏克蘭電力基礎設施毀壞、諸多區域大規模停電,進而影響冬季暖氣供應、居民可能逃離住所或是凍死,Independent(2022)、BBC(2022)先後報導:烏克蘭官員指出俄羅斯的戰爭行為是「能源種族滅絕」(Energy Genocide)。
在全球淨零風潮下,推動「不遺落任何人」的能源轉型將是落實永續發展的關鍵。正如2021年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以人為本的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委員會」(The Global Commission on People-Centred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所呼籲,打造更好的能源未來應將「人」置於轉型的核心。
目前臺灣在實務上,已出現的公民電廠形式,可分為三類:以社區網絡為基礎設置的公民電廠、以合作社形式成立並由公民團體營運的公民電廠、及群眾募資光電板交由募資平台負責媒合屋頂擁有者及小額投資人、並營運發電的公民電廠(林吉洋,2021),即社區型、合作社型及募資型的公民電廠。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說「2021年我國電力排碳係數不降反升」,進而歸咎能源轉型不力,拖累國家碳中和進度。這則新聞效應在企業界持續發酵,因為最近大中小型企業都在做碳盤查、學碳盤查、評估碳盤查,當大家開始把台電的電費單拿出來,仔細地切割月份,把當月用電量乘以電力排碳係數,算出好大一個排放量之後,紛紛舉牌抗議,
「綠色創新」可助企業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此外「數位化」是綠色轉型不可或缺的推手。科技、區塊鏈與大數據基礎是綠色轉型成功的秘訣,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隨著2050淨零碳排趨勢,邁向低碳的發展過程中,電力供給有別於傳統的石化能源,會需要更多的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再加上未來電動化的發展,電動車也大量導入電網,未來電網勢必需要更智慧化的調度與控制,打造更高效率、更先進的智慧電網。
今年起,只要步出高鐵新竹站,就有機會搭乘自駕接駁巴士,抵達竹北市區。這不僅是臺灣第一個在市區混流開放道路上測試運行的自駕車服務,也將帶動全新的公共運輸營運模式,提供民眾通勤、外地商旅與觀光客接駁等多元服務,為智慧交通公共運輸商業化發展寫下重要里程碑。
汽車製造門檻高,過去國內廠商在供應鏈雖有參與,但程度不如歐美。如今從油轉電,產業重新洗牌,臺灣將有機會深度搶攻電動車商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組長石育賢認為,傳產轉型以及資通訊/半導體切入最具潛力。
疫後刺激經濟的補貼,激勵電動車快速成長,就像充電器之於手機,電動車也絕對少不了充電樁。2017年從工研院衍生的新創公司―起而行綠能科技(eTreego),專注開發電動車充電系統多年,總經理簡金品針對猶如電動車基礎建設的充電樁,市場發展現狀與前景,提出精闢分析。
即便是受新冠疫情所困的2020年,電動車仍交出了亮眼的銷售成績,然而電動車要長期穩定發展,完善的基礎建設是關鍵。工研院攜手業界廠商組成充電聯盟,期待透過充電標準介面的統一,打造友善充電環境,加速臺灣電動車的普及。
有別於燃油車的電力需求小、使用傳統鉛酸電池已綽綽有餘,全球主流電動車廠皆採用能量密度較高的鋰電池,作為拓展電動車版圖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壽命與成本,更是業者研發重心,」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組長陳金銘說。
全球發電與供熱部門占碳排放量比重超過4成,從供給端的能源產業來降低碳排,已是各國達到淨零碳排的重要路徑。在臺灣,台電透過擁抱綠能、增氣減煤、智慧電網等作法,成為電業減碳主力,同時也規劃跨域合作,運用碳捕存等創新科技進一步減碳,逐步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新時代。
各國相繼宣示碳中和目標,電動車是達成目標的重要拼圖。電動車未來能否全面取代燃油車,政策的支持至關重要,無論政府使用的是棒子還是胡蘿蔔,都將影響全球各大車廠的電動車布局。
根據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排放趨勢報告」顯示,能源部門歷年為臺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最大之部門,占比超過9成。
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新增裝置容量再創新高,能源可以再生,產生能源的裝置能再生嗎?工研院研發的「高效能易拆解太陽能光電模組」突破傳統太陽能板難以回收的痛點,讓太陽能板各組成材料有效分離,為廢棄太陽能板注入循環經濟新商機,榮獲2021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入圍肯定。
許多人對「2050淨零碳排」的第一印象,就是增加營運成本,為企業帶來沉重負擔,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逆向思考,認為伴隨淨零挑戰而來的,將是巨大商機,臺灣企業若能由此角度出發,將有機會延續既有榮景,成為未來數十年的成長動力。
全球經濟高度成長,氣候與環境的改變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快,根據最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如果在2050年前,全世界不能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地球溫度將上升1.5℃,冰山融化將造成海平面大幅上升,全球諸多島嶼及沿海城市都難以倖免。
因應不斷成長的用電需求,與日益高漲的減碳呼聲,「需量反應」等需求面能源管理,可在現有電力供應下,讓需要的用戶得到電,節電的用戶得到獎勵,各取所需,兩全其美。地小人稠且資源稀缺的臺灣,若能妥善管理需求面,不僅有助解決用電問題,更有機會催生出蓬勃的能源管理商機。
近年臺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成為亞洲能源轉型的指標,相關配套措施也愈來愈多,其中,為維持供電穩定,針對高壓/特高壓用戶,台電推出的「需量反應」機制,可幫助電力系統供電的穩定。究竟什麼是需量反應?在國內外的發展前景又如何?
全臺5月均溫創下74年當月新高,氣溫攀高致電力需求激增,連帶使臺灣電力議題浮上檯面。然而,全球百餘國已宣示2050淨零碳排,在零碳與電力需求之間,平衡點在哪?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劉志文,深入剖析臺灣電力供需實況,並為我國推動能源轉型,邁向淨零碳排尋求完美解方。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10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行政院大力推動「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之下,越來越多的智慧電網設備開始上線運作,由於智慧電網設備的一大特點就是網路遠端控管,但智慧電網設備遍布全台各地,勢必無法為這些設備提供專網專用的安全保護,相關設備均須直接面對來自網際網路的威脅,因此需要安全且更有效率的管理方式,相比於傳統的對稱式金鑰管理系統,運用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的資訊安全系統,除了不必在伺服器端存放大量的設備金鑰外,亦可提供更多樣化的資訊安全應用情境,如數位簽章、身分授權、來源認證等等。
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國際社會達成共識,各國同意為面對氣候變遷威脅而努力,讓全球平均溫升與工業化之前相比壓在2℃以內。關鍵作法是各國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2],為了維護並保護地球環境的《巴黎協定》目標已超越以國家觀點所制訂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和策略,其推動與觀念都比一些較為先進的歐盟成員國的設定更具挑戰,包含設定往後的2030甚至205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以及相關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與推動。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全球十大風險中,半數與氣候變遷有關。工研院日前舉辦「極端氣候下的新常態-以新興科技達成淨零碳排的機會與挑戰論壇」,攜手產官學研宣示朝「2050淨零碳排」努力,透過新興科技共創永續共生的未來。
疫情徹底翻轉了我們生活、工作與玩樂的方式,哪些轉變會成為常態?
市場估計到2035年,電動車與燃油車的銷量將呈現黃金交叉,面對飛躍成長的電動車市場,在甫落幕的「臺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中,工研院於經濟部技術處「臺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mTARC)主題館,展出最新的亮點技術,其中不乏與國際趨勢同步的產品應用,展現臺灣扎實的技術實力。
在氣候變遷下,能源節約的議題越來越受重視,而能源節約和電能的使用效率有著高度相關,為了提高電能使用效率與穩定度,智慧電網應運而生。究竟智慧電網是什麼?對於能源的使用效率又有怎樣的幫助?接下來本文將帶您了解何謂智慧電網、智慧電網的應用(微電網)以及智慧電網的未來發展,讓您對智慧電網有初步的認識。
電池技術演進與成本持續下滑,電動車整體擁有成本,有機會與燃油車平起平坐,也讓電動車加速普及。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汽車業,唯電動車一枝獨秀,產業與研調機構也看好電動車後市,樂觀預估,預計10年後,電動車時代將全面到來。
面對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依據世界汽車工業國際協會(OICA)統計,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全球2020的新車銷售量為7,797萬輛,比較2019年9,042萬銷量下降13.8%,其中,電動車市場反而呈現逆風成長,2020年全球總銷量296.3萬輛,成長率達46.3%,約占車輛市場3.8%。另,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於2035年到2040年間電動車銷售量將會超越燃油車,全球電動車整車產值上看2.1兆美元,到了2040年全球銷售的乘用車預估將有57%會是電動車。
工研院已建置全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太陽光電測試實驗室,現在更將實驗室「行動化」,推出「行動式太陽光電測試車」。
學習推薦
電力是產業的基石,對於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為協助推動我智慧電網人才培育,工研院與產學專家特成立電網學校,盼更多人才投入智慧電網領域,貢獻所長!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面對能源轉型推行智慧電網勢在必行,供電穩定及新能源等題需要更多人才投入,電網人才培訓刻不容緩。透過實務規劃內容及參訪,使學員具備進入電力與電網產業工作的實務能力。
中山大學教授
以宏觀視野了解工程概念,佐以台灣現況分析討論,培育符合產業關鍵技術及趨勢的專業人才
離岸風電工程師課程 學員
這堂課將其理論與實際連結在一起,都讓我對微電網有更一深的了解,也對將來專業發展提供一個方向。
綠領能源工程師 課程學員
服務諮詢
聯絡窗口
高小姐
03-5916092
itriB00058@itr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