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健康在數據驅動的時代下,逐漸成為生醫領域的顯學,透過新科技的應用與分析,研發出不少療法藥物,解決了過去無法應對的疾病。精準健康又是醫學與科技產業跨領域合作的產物,過去 10 年來早有台灣製造業、資通訊(ICT)業者投身在地與國際市場開發,逐步將台灣推升為國際精準健康設備的代工霸主。以下將介紹台灣早期已佈局的數位精準健康市場、優劣勢,並從過去經驗反觀台灣未來佈局的機會所在。

精準醫療優劣分析

精準健康在數據驅動的時代下,逐漸成為生醫領域的顯學,透過新科技的應用與分析,研發出不少療法藥物,解決了過去無法應對的疾病。精準健康又是醫學與科技產業跨領域合作的產物,過去 10 年來早有台灣製造業、資通訊(ICT)業者投身在地與國際市場開發,逐步將台灣推升為國際精準健康設備的代工霸主。以下將介紹台灣早期已佈局的數位精準健康市場、優劣勢,並從過去經驗反觀台灣未來佈局的機會所在。


精準健康 3 大數位領域

台灣數位精準健康發展可分為使用大數據、AI 分析的醫療健康資訊(Health IT),使用 App、穿戴式裝置的行動醫療(mHealth),以及整合科技、醫療數據對症下藥的個人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這不僅是全球生醫產業的投資趨勢,在台灣吸引了台達電、緯創、佳世達、鴻海、瑞昱等半導體廠跨界投資, 對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來說,這 3 大領域更是迅速數位轉型的佈局關鍵。

數位精準健康金三角


台灣醫療健康資訊發展

台灣在國際上具備 ICT、半導體、精密機械製造的競爭優勢,10 年前醫療體系數位化的程度也比世界多國先進許多。在物聯網、雲端、大數據、AI 剛起步的時期,台灣即著手將病歷和醫護設備電子化,使醫生能在診間用電腦看診,迅速處理轉診、疾病篩檢等手續,且磁振造影、內視鏡攝影、腦波訊號圖、心電圖等數據也上傳至雲端1,大大省去雙方的時間成本。

台灣醫療健康資訊發展

另外,台灣各產業也注意到醫學數據潛藏的價值,掀起跨領域合作風潮,譬如雲象科技開發 AI 醫療影像分析平台,協助病理玻片判讀等,或瀚源生醫開發陣列式奈米線場效電晶體診斷晶片,以利即時動態分析蛋白質與核酸。


台灣行動醫療發展

另一方面,無線通訊穿戴式裝置也在過去 10 年從患者輔具數位化轉型,搭載電子元件推動行動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微控制器(MCU)、微機電系統(MEMS)、電源管理晶片(PMIC)等無線通訊元件廠商也積極投資 2,攻佔市場潛力。此外,遠距醫療的概念也逐漸成熟,隨著無線通訊標準更新,運算式鏡頭、CMOS 影像感測器以及 NFC、藍牙、Wi-Fi 等晶片製造品牌也投入製造研發,不只供給台灣內需市場,也出口至全球,形塑醫療電子製造大國的國際形象。

而居家檢測、智慧醫材是台灣在行動醫療發展的成功項目,目前已形成一條產業鏈。舉凡獲緯創投資的福寶科技研發外骨骼輔具、酷手科技研發肌肉訊號感測增加復健成效的解決方案都屬此類,優勢並非在大型醫療設備的製造上。

台灣個人化醫療發展個人化醫療方面,台灣仰賴數位醫療、行動醫療的進步也有不少企業投入資金,譬如開發醫療晶片進行基因檢測的奎克生技,亞大基因催生基因定序的軟體應用,華碩、高醫及行動基因合作開發 AI 癌症精準治療。大江生醫提出了「生物挖礦」來縮短生醫活性成分開發時程 3。台灣振興醫院與華碩 AICS 也 透過電子病歷與生物檢測追蹤,打造數位孿生平台,建立數位副本於治療時可模擬行動,觀測治療結果 4;個人化醫療生態圈也因物聯網、雲端的進步逐漸擴大。

台灣個人化醫療優勢

說台灣逐步佔領全球精準健康的硬體市場,但仍面臨了 4 個挑戰。第一,物聯網讓數據蒐集效率更高,但卻因 AI 人工智慧分析尚未成熟,大數據無法完全有效利用,使得跨領域價值無法最佳化。第二,個人化醫療依賴數據的分析力、運算力和精準度,AI 知識尚未普及,人才更是稀缺,且建置成本高昂,並非所有單位都可採用。第三,數據蒐集來源不明與雜質過多也會使數據本身無法使用,或得出結果精準度有落差。第四,儘管台灣在硬體研發上獨步全球,但全球焦點逐漸轉向軟體技術,於是軟體研發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起步慢的台灣,在軟體創新腳步上慢於美國、歐洲等國。


結語

直至今日,5G、邊緣運算、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出現,精準健康的定義刷新,而數據時代下,軟硬體整合有望成為台灣數位精準健康的下個突破口。軟體創新若缺乏充足硬體支援仍無法達到 100% 效率, 唯有雙管齊下善用過去硬體代工優勢,創造軟硬體整合創新,才能更服貼新時代數位精準健康需求,找到專屬台灣的利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