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工業生產的進化歷程,從第一代引進水力與蒸汽的機械化(mechanical)工業革命,例如: 1784 年 18 世紀末的第一台機械織布機;到基於勞力分工引進電能(electrical power)的大量生產方式,例如:1870 年 Cincinnati 屠宰生產線;接著是電子(electronics)與資訊科技(IT)促成更進一步的製造自動化,例如:1969 年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現今人們冀望人工智慧應用於產業界,以建構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的網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具體實現可自主適應調整的故障診斷(fault diagnosis)、工業控制(industrial control)、健康管理(prognostic health management)與彈性製造(flexible manufacturing)。
本課程從工業大數據基礎各式感測器數據的認識開始,著重於掌握數據的動態時序性與檢測信號的模糊性,學習各種訊號類型及其特性(確定性、隨機性、週期性、非週期性、穩態、非穩態等)。從數據清理技術、屬性萃取技術的各式轉換,到基於模型(model-based)、基於知識(knowledge- based)及基於數據(data-based)等不同之智慧建模技術,輔以 Python 訊號處理與機器學習套件進行實機操作,厚實工業人工智慧系統開發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