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領域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即將開班
標題 | 日期 | 地點/型態 | 時數 |
---|---|---|---|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研發技術人才培訓系列課程 | 2025/01/06 | 雲端教室 | 30.4 hrs |
化學產業淨零轉型與碳管理實務班 | 2025/05/21 | 雲端教室 | 12 hrs |
紡織產業淨零轉型與碳管理實務 | 2025/06/01 | 雲端教室 | 12 hrs |
永續循環材料研發工程師認證班 | 2025/07/01 | 高雄 | 36 hrs |
污染防治:毒化物污染防治管理及產業趨勢 | 2025/10/01 | 雲端教室 | 3 hrs |
ISO 14067 碳足跡查證主任查證員課程(台南班) | 2025/10/15 | 台南 | 18 hrs |
【產業新尖兵】綠領減碳推動人才養成班第一梯次 | 2025/10/16 | 高雄 | 210 hrs |
ISO 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訓練課程 | 2025/10/20 | 新竹 | 40 hrs |
建築運營管理系列:建築外殼節能規範與案例解析 | 2025/11/05 | 新竹 | 6 hrs |
塗料配方設計與應用 | 2025/11/07 | 台南 | 6 hrs |
碳權交易實務推動人才研習班 | 2025/11/07 | 台北 | 24 hrs |
ISO 14067 碳足跡查證主任查證員課程(台北班) | 2025/11/12 | 台北 | 18 hrs |
太陽能板回收技術與循環經濟 | 2025/11/12 | 新竹 | 6 hrs |
第十三屆-近零能耗建築設計師認證班 | 2025/11/20 | 台北 | 24 hrs |
ISO 14068-1 碳中和主任查證員課程(台北班) | 2025/12/01 | 台北 | 18 hrs |
【產業新尖兵計畫】綠領減碳推動人才養成班(第七梯) | 2025/12/03 | 新竹 | 210 hrs |
ISO 14067 碳足跡查證主任查證員課程(高雄班) | 2025/12/08 | 高雄 | 18 hrs |
企業永續 GRI Standards AA1000 策略管理師 | 2025/12/10 | 新竹 | 14 hrs |
ISO 20400 : 2017永續採購指南導入與人員認知建置課程(台北班) | 2025/12/16 | 台北 | 14 hrs |
自主/自願減量專案實務培訓 | 2025/12/18 | 新竹 | 12 hrs |
企業淨零永續-碳足跡趨勢、管理與實踐 | 2025/12/30 | 雲端教室 | 9 hrs |
企業淨零永續-能源管理系統架構與實踐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9 hrs |
企業淨零永續-掌握綠色能源發展及導入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6.5 hrs |
企業淨零永續-碳中和行動起手式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8.5 hrs |
企業淨零永續-PCB產業淨零轉型與碳管理實務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12 hrs |
企業淨零永續-邁向智慧工廠之節能減碳關鍵策略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7.5 hrs |
企業淨零永續-範疇三減碳關鍵:綠色運輸趨勢與實踐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5 hrs |
企業淨零永續-碳中和的關鍵一哩路: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7 hrs |
淨零碳排第一步-溫室氣體盤查與減量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7.5 hrs |
企業淨零永續-企業資訊揭露接軌永續金融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9 hrs |
建築運營管理系列: 淨零建築政策、標章與減碳案例解析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6.5 hrs |
前進歐盟關鍵學分: 產品數位護照(DPP)與生命週期管理(LCA) | 2025/12/31 | 雲端教室 | 2 hrs |
延伸閱讀
在這個科學新發現天天登上媒體版面、科技公司不斷推陳出新的年代,何者能在未來發揮影響力,現階段仍是未知數。我們為了找出答案,每年遴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我們無法預見未來,但預期這些技術在未來幾十年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這部影片將帶領觀眾深入了解不同國家和國際層面的醫療器材法規,強調了這些法規對保護患者和提高醫療品質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影片還將有助於醫療器材製造商和供應商更好地遵守相關法規,以確保其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成功和可靠性。
本集我們將揭開CSI之外的化學檢測神秘面紗,深入探討化學微污染檢測的每個細節。化學檢測是一門複雜而精密的科學,跟著我們一起了解其中的挑戰和技術。
透過科技將廢棄物轉化為有用資源,循環經濟的推動不僅保護環境,更期待未來實現零塑膠廢棄的永續環境。和我們一起揭開環保之謎,共同建立更美好的未來!
全球產品類別規則(PCR)確保環保產品宣告的透明與可比性。透過環保署PCR為例,指引產品的環保實踐,促進市場對環保產品的認可,推動可持續發展。
淨零排放影響層面擴及全產業,有鑑於建築業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部門,建築的使用又是排放大宗,在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下,各國政府紛紛透過政策法規,推動建築減碳。
目前什麼產業的職缺最夯?答案是能源產業的相關職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至2030年潔淨能源的產值將增加2倍,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綠領人才前景正好!
從運動醫學之骨科臨床的痛點切入,集結工研院的生醫、材料化工專業,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紡纖專業,開發出的「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兼顧高強度和生物相容性,讓原先一條不到20元的鞋帶,變身一條8萬元的人工韌帶,助攻傳產大步轉型,跨足高階醫材領域。
去年夏天某個周六,我隨著康乃狄克州一群在地民眾從海岸出發,趁漲潮之際從河流泛舟而上,準備展開淨河活動。大藍鷺與白鷺在淺灘覓食,魚鷹捉著剛捕獲的魚盤旋天際,河面被風吹拂起片片漣漪,午後陽光彷彿散落成千百萬顆鑽石。從我們這頭看過去,眼前的濕地自然又原始。
全球正啟動「數位」、「永續」雙軸轉型,重要國家紛紛推動旗艦計畫。在數位和綠色雙轉型的交互作用下,產業可善用數位賦能,將減碳化為革新動力,實現多重商業目標,有效將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議題轉化為綠色成長策略,加速落實永續競爭力。
回顧2023年,美中角力持續、俄烏戰爭未歇、通膨壓力加速升息,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而淨零低碳等永續議題仍備受關注,加上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為產業帶來許多新契機。在這極具挑戰又充滿機會的時刻,如何掌握致勝先機是產業最關注的課題。
為兼顧永續環保與經濟效益,工研院研發「永續能源系統」,從電力的擷取、轉換到儲存系統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讓電能及設備進入永續循環及全週期使用;運用低壓分散電力單元動態聚合成大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在電動車與再生能源普及的環境,發揮能源效率、材料利用、資源共享之優勢,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工研院開發「VOC-3R近全循環利用-PI膜綠色製程創新」解決方案,以高效率分離純化技術,從VOCs捕捉、溶劑純化到廢棄物資源化,融入製程之中,讓科技廠真正實現VOCs循環回收,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臺灣科研實力,閃耀國際!有「研發界奧斯卡獎」美譽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日前宣布得獎名單,臺灣囊括12個獎項,獲獎數居全球第二、稱霸亞洲;工研院有8項技術獲獎,也是亞洲獲獎數最多的機構,展現深厚科研實力。
10年前,產業剛開始談企業社會責任(CSR)時,不少企業抱持「Nice to Have」的態度;10年後,CSR延伸為ESG永續議題,從法規到金融、資本市場都開始用金流綁碳流之際,ESG已經升級為「Must Have」。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從財會領域跨足ESG永續發展諮詢,為企業提出永續諍言。
甫慶祝50週年的工研院,未來新定位與新功能,引起各界關心。院士吳錦城表示,工研院是臺灣成長動力,仍有無可取代的價值。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3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位列全球第六,以全球千分之三的人口、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人均GDP也在2022年超越日韓,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樞紐。
臺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進入倒數一萬天,工研院於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2023預見永續新商機 南臺灣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串聯產官學研能量,共同宣告「淨零轉型、未來齊行」決心。左起為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南台科大校長吳誠文、經濟部技術處科長李芳蘭。
快時尚興起,價廉衣物大量販售,卻造成許多環保難題。為解決最令人頭痛的舊衣回收問題,工研院與業界研發出新解方「化學聚酯織物回收技術」,使廢棄織品回歸循環體系,讓紡織業打破線性生產方式,創造全新循環經濟。
淨零大勢帶動全球電動車高速增長,臺灣電子零組件廠商也搭上車電商機。在「2023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中,經濟部技術處「台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主題館展示18項車輛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科技成果。這些相關技術已與多家廠商合作,並催生出3家新創公司,助力臺灣產業進攻國際市場。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製造已造成地球資源耗損,土壤、水與空氣深陷汙染危機,極端氣候加劇,均已危及人類生存。1980年代起,工研院即投入風光地熱等再生能源的研究,並配合環保法規演進,以水處理專業與產業並肩同行,進而在淨零世代,以科技兼顧經濟成長與永續未來。
材料創新推進物質文明演進,也能為產業再創成長曲線。工研院一路從碳纖維、電池材料、奈米科技,做到低溫共燒陶瓷技術(LTCC)的高頻通訊應用,不僅寫下材料創新的精彩篇章,更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做臺灣產業海外開疆拓土的堅強後盾。
臺灣紡織業曾名列全球四大紡織品出口國,為經濟立下汗馬功勞,後因時代變遷,一度成為夕陽傳統產業;時至今日,在業者努力創新及工研院以科技量能協助下,紡織業已蛻變轉型,全球7成機能布來自臺灣,面對淨零排放趨勢,紡織業也積極邁向永續,再創產業新未來。
為了在 2050 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全球各國政府不只推動減碳,更積極發展負碳技術,畢竟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零排放,透過負碳技術去抵消日常生活和企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才能真正實現碳中和。
1963年生的陳來助,有段戲劇化的轉折人生。他從科技業入行,接任友達總經理時才44歲,被媒體喻為面板業最年輕的總經理。後來他跨界到微熱山丘擔任執行長,媒體又稱他為從面板到麵粉。52歲他決定創業,瞄準未來的碳中和時代,打造新商模和產業鏈創新。在這位資深老將眼中,未來產業該把握哪些良機?
淨零風潮下,電動車受政策與需求驅動高速成長,掀起新的移動載具革命。未來全球電動車有哪些趨勢,臺灣又要如何把握相關商機?工研院舉辦「電動車大未來跨域研討會」,匯集產業專家意見,和工研院的趨勢觀察,為臺灣廠商助攻全球電動車市場。
2022年全球車市微幅衰退之際,電動車銷售量卻突破千萬台,成長超過5成,約占整體新車銷售的13%,看好電動車成長的勢頭,企業無不積極搶食電動車大餅,工研院從電動車的關鍵材料、電池、充電樁和製造設備等四大面向切入,剖析電動車四大關鍵要素的發展趨勢。
相較多數產業僅能排放二氧化碳,廣義的農業涵蓋農林漁牧,不僅有很多方法可以減碳,更是唯一具備碳匯(Carbon Sink)效益的產業,若能有效藏碳於海洋、土壤與森林,可望在延緩氣候變遷上扮演要角。農業在淨零時代是珍貴寶藏,透過科技幫助,將可為人類找出更多減碳解方。
著農村人口老化、人力短缺,農業生產風險提高,更衝擊生產力。為了解決眼前的困境,經濟部與農委會跨部會合作,共同支持工研院推動農工跨域合作,以智慧感測、人機協作、循環永續等三大面向技術,協助農業科技智慧轉型。
AIdea是全台第一個也是最大的AI競賽平台,擁有超過16,000位AI解題會員。團隊善用平台累積的能量與強大的社群人才庫,即將衍生淨零碳排AI應用新創-集思智能,將人工智慧共創價值實現於產業落地應用。
「2023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介紹臺灣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工研院開發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左圈為廢棄檸檬皮,可再轉化為青貯飼料。
學習推薦
以系統化授課方式搭配實際應用案例,讓艱澀專有名詞淺顯易懂。尤以黃文輝博士深入淺出解說原本無趣之標準條文,讓我確實了解各條文,扎實打好基礎。感謝每位講師逐步引領我從一無所知的初學者到現在可學以致用。
【第二屆】企業碳足跡分析管理師培訓班
課程中了解了如何將一個產品從最基本的材料到成為一個成品的過程、料材使用量及能源使用的分配、再從產品類別規則的內容去了解計算碳足跡時要留意的地方…等。使我學到產品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感謝。
【第二屆】企業碳足跡分析管理師培訓班
課程規劃很用心也很充實,同學們都非常親切,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得到未來持續精進方向的靈感,希望綠領的課程能繼續辦下去。
綠領減碳推動人才養成班 學員
透過充實的課程,現在瞭解更多相關知識及國際趨勢。除此之外,在生活方面也開始更加注重節能,也會多關注環保議題的時事。
綠領減碳推動人才養成班 學員
經驗豐富的業師講課,令我獲益匪淺,面臨轉職的當口,很幸運能遇到這門課程,讓學習的成本變小,效率極大化。
綠領減碳推動人才養成班 學員
感謝辦課同仁課前的協助,讓學員非常清楚課程資訊;也在課堂中透過精準的時間掌控提升課程效率~希望工研院繼續有類似的實務課程
企業碳足跡分析師認證班學員
講師的影片,很精彩並且實用易懂,實作課程規畫的也很好,分組帶開每個人都有實做的機會,助教也很有耐心的引導內容
溫室氣體盤查實作研習班學員
服務諮詢
聯絡窗口
曾小姐
03-5917601
sherrytseng@itri.org.tw